讓楚行真的感動的,還是最早追隨楚行的安塞百姓,從商人到百姓,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竟然主動牽頭,農會、商會、工會、女會,甚至村長、族長,各方勢力的帶頭人,都開始主動捐款。

甚至連一些小學的小學生,都將他們往日裡父母給他們買肉包子的錢捐出來。

他們不求任何彙報,也不會去買將軍府推出來的債券,他們覺得他們今日的美好生活,都是將軍贈予的,所以他們要回饋將軍。◥..▃▂

楚行知道此事之後,他感動之餘,肯定不會讓大家白白支援,一來以後有什麼好的政策,肯定是要緊著安塞來,其次便是命有司將所有捐款人都記錄下來,並贈予他們一份價格不菲的債券。

這便是楚行的投桃報李。

之餘其他州縣的百姓,也積極主動的購買債券。

一來,他們覺得楚行缺錢了,他們得主動幫一把,這種好日子剛過了沒多久,不能讓楚行因為沒錢了,而中斷了。

二來,就是平山墩將軍府,在他們看來,比朝廷講信用多了,沒有人覺得楚行會賴賬。

那可是個一言九鼎的男人。

長久以來,楚行辛苦建立的威信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誰會懷疑一個為了百姓敢拼死而戰的將軍,會欠他們錢不還呢?要知道大傢伙的命可都是將軍給救下來的。

並且將軍給了他們房屋,給了他們土地,這才讓他們有機會去種田,去工作,積攢下財物。

榆林。

這裡是昔日的九邊重鎮之一,一座純粹的軍事要塞。

既然榆林歸楚行管轄,而且是朝廷正兒八經的劃在楚行治下,楚行肯定在此地大力發展工商業,然後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同時大肆開墾土地的。

一來,只有大家都有工作,有一口飯吃,才不會繼續生亂。

二來,只有榆林自己發展起來,才能更有實力,抵抗隨時可能產生的戰亂。

吳甡穿著普通文士的衣服,身邊兒跟著一種親隨,在榆林正在瞭解民生。

楚行可以買通很多人,讓他們替自己遮掩,但是同時有很多人是無法買通的,比如說眼前這位吳大人。

楚行的狼子野心,他比誰都清楚,但是他也很痛苦。

他不知道,他要不要將這些訊息稟告給崇禎。

一來,楚行做的非常好,當初的人間地獄在楚行的經營下,重新變得繁榮起來,拿榆林舉例子,當初他來榆林的時候,這裡盜匪遍地,流寇漫山,百姓就跟豬狗一樣,連一條活路都沒有。

但是自從楚行入駐此地之後,這裡一家家作坊經營起來,無數的百姓有了工作,大量的牲畜和鐵器的支援下,農田也重新得到了開墾。

最主要的是文教,在楚行的努力下,那些中斷的學堂重新開業,雖然在吳甡看來,楚行的課堂裡教導的內容過於龐雜,但是這裡的夫子,卻從來沒有忘記教導他們儒學。

吳甡因為替天下賑災,去過太多的地方,很多地方的文教已經徹底斷絕了。

讀書人都跑路了,誰還去教人讀書識字,但是在榆林卻能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學,課堂裡的朗朗書聲,聽起來是真的讓人迷醉。

吳甡承認,他已經替楚行隱瞞了許久了。

他覺得此子雖然狼子野心,但是對待百姓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