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意圖(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軍卒的主力,竟然是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布政使司招募的鄉勇,林丹汗舊部歸降的軍隊,以及流寇投降的軍隊。
反而衛所的軍隊,在其帳下屬於小部分,在隊伍之中並不突出。
倒不是楚行手中由多少關於陳奇瑜的情報,而是這幾種出身的軍人,不論是氣質,還是軍袍,都有很大的差異。
這裡就要多埋怨一嘴崇禎了。
由於
崇禎不給九邊的軍旅派發糧餉,導致衛所和朝廷的募兵,戰鬥力都處於一種急速下滑的階段。
將士們為了活命,紛紛做了逃卒,亦或是暗中販賣武器,只為獲取一口糧食。..
而更有甚者,直接加入了義軍隊伍,成為了大明的掘墓人中的一份子。
實在是沒有辦法,地方大員們才紛紛招募兵丁,進行操練,以鎮壓各路義軍。
其實論戰鬥力的話,陳奇瑜帳下的招募的兵丁反而可能更強一些,因為這些軍隊只屬於陳奇瑜管轄,其糧餉由陳奇瑜籌措,且訓練用心,大家有錢拿,訓練充沛,自然戰鬥力要強一些。
不過這種招募計程車卒不會特別多,因為陳奇瑜不會捨得他辛苦貪腐來的錢財,為崇禎毀家紓難。
而且陳奇瑜也不敢,一個地方大員花那麼多錢才,給朝廷養軍隊,是不是要造反?
至於剩下的流寇降卒和林丹汗的降卒具體的戰鬥力,還是有待了解的,不過從這群官員的反應來看,戰鬥力應該不至於太差。
陳奇瑜領頭,戴君恩、王曦旺、俄木布在點將臺上坐定,陳永奉上三位驍勇之士,俱是已經漢化的蒙古勇士,喚作陳霸天,趙金剛,牛大河。
楚行看的也有些疑惑,他猜測這群蒙古降將此舉,是想表現出自己的實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不是跟之前一般,只能當做附庸。而朝廷也想拿他們充當一部分主力,所以雙方之間或多或少有些一拍即合的意思。
但是到底能不能行,還是要展現出一番戰鬥力的。
畢竟給大明打仗,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楚行與俄木布進入靖邊堡一帶這個關口,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一個既不會喪失過多兵馬,又可以瞭解降卒戰鬥力的機會。
楚行正在思索,待上首的陳奇瑜誇讚了幾句好生勇猛之類的話語,李定國雖然年紀不大,卻不肯輸陣,站在隊伍之中咆哮道:「馬戰步戰?車輪戰?還是一起上,我李定國都接著。」
李定國隨楚行南征北戰,什麼兇狠的人物沒見過,在他看來,林丹汗帳下的都是孬種,他一點都不怕,所以當下聲音洪亮,三位蒙古漢化的勇士都是一臉的怒意,可若是真的三位驍勇之士,領兵與他鏖戰,即便是勝了也不值得誇耀。
戴君恩和王曦旺瞬間黑起臉,卻不好與這個小傢伙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