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耗費了李巖、盧象觀等人大量的精力,就將那些楚行解救的中原文士,一股腦的全都徵用了也不夠使用。

至於俄木布,在進入板升城字後的第二日便病倒了。

吳又可幫忙檢查了身體,還好他還年輕,只是一時氣急攻心,小心調養就好。

盧象觀外出大致的檢視了一遍,雖然板升城的耕地和草場足夠安置二十萬百姓,但是目前來看,板升城需要安置的流民處於一種上升的狀態,將來土地肯定是不夠用的。

所以

盧象觀又開始按照之前的佈局,在周圍的幾座小城,安置了大量的民眾。

根據之前,平山墩給林丹汗的規劃,周圍起碼可以開發出十幾個縣城,這些縣城有的耕地多一些,有的耕地少一些,但都可以養護百姓,楚行便派出大量的斥候,去清查周邊兒的情況。

土匪、強盜、野獸這些東西肯定是不能留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掃掉,這樣才可以用心去耕種土地。

臨近板升城的小城是最好清查的,很快便將百姓派了出去,此外為了安置百姓,李巖還建議就地修建城池,不必依附於就有的城郭。

如此一來,工作量自然而然的會變大,但是規劃卻更趨於合理。

而盧象觀也建議,既然我們已經收攏了那麼多流民,乾脆就連帶著散落於板升城附近的小部落也收容了,不願意加入,就直接派出騎兵消滅。

這些有生力量加入我們,雖然會加大我們糧食上的壓力,但是卻可以防止他們加入別人,成為我們的敵人。

只要將這些散落的小部落全都吃掉,那麼林丹汗就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而平山墩也可以崛起為草原上可以真正抗衡黃臺吉的軍事力量。

留下部分糧草備用,大多數糧草已經被分配到戶,分下去的糧草雖然並不是很充足,也足夠四口之家吃上兩個多月。

只要熬一熬,總歸能想到辦法,搞到新的糧食。當然,壓力也不可謂是不大,畢竟這些糧食,是遠遠不夠吃到秋收的。

一群文士忙得腳不沾地,抽不出時間來,楚行依然拉著李巖,讓他放下手裡的活,考慮怎麼在朝廷手裡扣點糧草出來。

二人商議的地方,已經經過修繕,看起來應該是某個貴族的居所,雖然經過戰亂損毀,依然有些木頭被燒焦的味道,但總算是可以遮風擋雨,楚行便暫時分給了李巖。

兩人商議,如今朝廷的日子也不好過,幾乎不要指望從崇禎手裡扣出來糧食。

但是其他區域,卻並非不可以想想,首推便是河南,河南是中原之地,產糧大省,那邊兒的世家手裡肯定是握著糧草的,可以派遣商隊,以順義王的名義與當地的世家購買,如今世家也看出來,朝廷動盪不安,在編練民團,武器、戰馬都是他們緊缺的物資。這個買賣,雙方之間,都有好處,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其次便是山東,山東好在一直沒有戰亂,而且山東號稱膏腴之地,可以派遣商旅,去山東購買糧草。只是山東的貿易比較複雜,因為山東並不卻武器和戰馬,只能使用銀錢,但只要能夠挖掘出山東市場,糧草絕對少不了。

對此,朝廷不會刻意的打壓此事,因為只有順義王這邊兒過得安穩,草原上才會有人能夠幫助朝廷制衡黃臺吉。即便是知道大量的糧草外流,崇禎也只能琢磨琢磨,為何人家順義王這麼有錢,而自己卻窮的連飯都吃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