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李巖之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巖來了?
楚行心中一喜,趕忙起身迎了出來
卻見李巖面帶幾分笑意,似乎平山墩時下之困局,彈指可破一般。
「將軍,是不是對時局之困,夜不能寐啊?」
待分賓主落座,楚行備好茶水,卻是李巖率先發問。
對此,楚行並未隱瞞,笑容略帶苦澀,敬了一盞清茶,道:「餘無非一山野村夫,幸賴諸位鼎力相扶,方有今日之基。眼下之困,以遠非吾鄙見可能操持,若是先生有遠謀,還望不吝賜教。」
對於平山墩的讀書人,楚行一向是報以十足的尊重的。
因為說實話,平山墩就那麼兩三個拿得出手的讀書人,你不尊重他們,你去尊重誰?
如今楚行已經是參將之尊,除了自己剛來的時候,楚行以早早在上的姿態,培養過一段時間之後,其餘時間楚行一直將李巖放在了放養的狀態。
而李巖也沒辜負楚行的培養,從培養學子到培育出奶羊,長毛羊,到處理民政,到給楚行出謀劃策,從未懈怠過。
這讓李巖在楚行一方的地位,不自覺的已經上升到了不是謀主,卻勝似謀主的地位。
所以當別人對時局無可奈何之時,李巖卻沒有退縮,他今日前來,就是為楚行獻計的,「敢問將軍,上古之民,疆域之土不足耕,當以何法存於世呢?」
楚行略微一思索道:「古有堯舜禹湯,炎黃二帝,疆域之土不足耕,或遷徙,或爭鬥,才有今日華夏之地。」
李巖頷首道:「然而,如今秦地雖將軍耕耘,養民無數,然必竟在天災之下,糧草供應難以充足,何不拓土開疆,擴大根基,以養萬民呢?」
楚行思索了一番,解釋道:「如今時局動盪,多一份領地,便多一分征戰,況且秦地疾苦,即便是奪了下來,也是負擔多餘收益,何足以養民呢?」
對這個問題,李巖避而不談,只是道:「先前開會商討,盧象觀提議與東林媾和,卻是好的。」
盧象升便是東林黨推出前臺來的人物,其命運註定失敗,怎麼到了李巖這裡,卻成了好的。
楚行連忙道:「東林黨人多勢眾,盤踞朝堂,雖一時顯赫,卻俱是明日之黃花,命不長久,時運難存,我實在不願意與其媾和。」
自家將軍整日說他只是一粗鄙武夫,其實看待時局,卻比誰都清楚。
東林黨必亡,東林黨不亡,國家必亡。
這一點,李巖看的比誰都清楚。
如今大明時局之困頓,是不允許像是東林黨這般只為自己名節,只為自己利益考慮的朋黨存在的。
李巖淡淡的問了一句,「將軍莫非忘了龍椅上的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