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又可的一番調養之下,盧象觀的心中所愛,清蘭姑娘的身體果然恢復了許多。

這讓盧象觀內心非常感激,便親自給兄長寫信,告訴兄長此事,要求兄長,派遣更多族中子弟來秦地。

盧象升也不是小氣的人,知道楚行這邊兒缺乏讀書人,便與族人商議,將族中年輕子弟以及家人,一次性派遣來三分之一。

如今亂世降臨,即便是盧象升這般的豪傑人物,也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楚行雖然在京師的那段日子比較低調,但是觀軍隊的形色,盧象升也能看得出,楚行早晚會成為一方巨擘,如今正是投資的大好時機。

況且他是宣大,楚行是秦地,大家正好可以互為援助。

類似於一種心知肚明的結盟。

對此,楚行也支援了盧象升不少鎧甲、火銃、戰馬,當然這些都是要錢的,眼下盧象升自己耕種,又有東林黨支援,正是富得流油的時候,不跟他要錢,跟誰要錢。

正如楚行預料的那樣,盧家的子弟,都是閒不住的。

而且楚行從盧象升身上就看到了一點特性,那就是盧家子弟,都是忠於天下,而非忠於朱家之人。

這盧象觀在平山墩呆了些時日之後,便開始積極走訪,最後便時常拜見楚行,開始建言獻策。

這是楚行都有些始料未及的,他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真的有這般本事。.

他本來還想著,要養成一段時間呢。

在他成長的這段時間,盧象觀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千金買馬骨,告訴更多的讀書人,跟著楚行混,有肉吃。

雖然楚行上輩子自己創業當過老闆,但是真的管理那麼多軍民的時候,他也有些頭疼。

而如今,平山墩不僅僅是軍戶流民那麼簡單,還有草原上各個部落,在不斷來投。

整體的管理上來說,壓力非常大。

針對這些情況,盧象觀提出,之前平山墩選拔人口的方式過於隨意,往往有很大的不公平性,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他建議,採取新的制度。

對百姓進行分級,外來人口,不分種族,要先完成一定的貢獻值,這貢獻值可以是賦稅,亦可以是開墾的荒地,亦可以是在工廠裡做工,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加入平山墩,成為平山墩正式的人口。

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外來人口在不斷的貢獻的過程中,可以瞭解平山墩,最後選擇是否留下。

而在這些外來人口在做貢獻的過程中,平山墩也可以進一步瞭解這些人,調查這些人,並有序的推進安置工作。

楚行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的運氣這的不錯。

這盧家的子弟,真的有幾把刷子。雖然他年紀不大,但是卻真的有幾分本事,跟李巖、田見秀他們這種野路子不同,他們這些名門之後,是有一定治國思路的。

盧象觀提出的這些事情,楚行大體也想過。

管理一個區域,與管理一家公司,其實差不多,只有做出了足夠多的貢獻,才能獲取相應的福利。

只是真的具體去操作這件事情的時候,對於楚行來說,又過於繁瑣。

他自己又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做調研,最後只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