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楊鶴(第1/2頁)
章節報錯
提起楊鶴,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上一任前輩,武之望。
武之望的後半生,都在掩蓋西北的動盪而努力。
可是隨著高迎祥、王嘉胤等人走上歷史舞臺,並開始聚集數萬人,攻城拔寨的時候,武之望知道,再怎麼掩蓋也沒有意義了。
所以武之望立刻慌了。
他知道,如果崇禎皇帝,要清算自己的話,按照這位皇爺的性子。
可不是做個牢那麼簡單的。
因為武之望很清楚,西北重地,那是大明穩固的根子,如果亂了,崇禎會凌遲了他,甚至還會誅滅九族。
這種事兒別的皇帝可能做不出來,但是擅長甩鍋給臣子的崇禎肯定可以。
可是如何解決亂兵呢?
武之望一時間沒有頭腦,比如說調集精銳的明軍,親自去鎮壓農民起義。可是陝西軍隊,現在已經亂成什麼吊樣子,他武之望比誰都清楚。
三年都沒發軍餉了,你指著他們打仗?
無奈之下,武之望甚至都沒跟劉廣生交接完工作,他就離開了他心愛的工作崗位,選擇上吊來報效君主了。
武之望可是總督,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因為處理不好起義軍的個工作,竟然選擇自殺了。
這事兒經過錦衣衛、朝廷的行文,抵達朝堂的時候,崇禎皇帝以及滿朝文武都驚呆了。
崇禎雖然無能,但是不代表他傻。
這遼東的亂子還沒處理完,西南的土司也正在鬧,如果說西北在亂起來。
大明似乎就剩下江南一塊地方了。
關鍵是江南還有一幫東林黨人呼風喚雨,即便是崇禎想要搞點什麼,也插不進去手。
所以崇禎慌了。
他知道,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大明王朝就完蛋了。
因為關中雖然窮,但是卻出兇悍的兵。
真的要是有一支義軍,在陝西打出來,搞不好真的能覆滅朝廷。
所以崇禎不斷在平臺召見大臣,逢人就問,陝西這事兒怎麼辦?
崇禎不知道,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危機,就在眼巴前,那就是皇太極,在醞釀繞過喜峰口,給大明的心臟來一刀子。
滿朝文武,都不是傻子。
誰不知道,陝西就是一處爛攤子,誰處理他,能把誰埋在裡面。
如果沒有好的建議還好,如果有好的建議,崇禎一準兒拍他去送死。
崇禎雖然剛剛做皇帝沒多久,但是大家已經看出了崇禎的品性,那就是心狠手辣,翻臉無情。
信任你的時候,什麼權利都可以給你。
但是一旦覺得你不行,你立刻就是背鍋俠。
所以崇禎在平臺問了許久,也沒有靠譜的建議。
可是崇禎皇帝,真的是勤政愛民,每日不屈不撓的跟大臣們詢問,大家被崇禎搞得不厭其煩,最後大家有了統一的意見。
那就是不論是從國事上出發,還是從崇禎這個君主來考慮。
陝西的事情不能拖。
得找個人,去西北抗雷了。
就在這個時候,楊嗣昌的老父親,楊鶴老爺子應運而出。
這個鬱郁不得志的老大人,對於陝西有著獨到的見解。
那就是陝西的流寇雖然成了氣候,但是咱們不能過分的打殺他們,畢竟這些流寇也是老百姓,如果殺的太多,這會傷害我大明朝的元氣。
竟然跟武之望的那套邪門歪理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