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議定戰守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現在起,錦衣衛負責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身穿盔甲不操訓者,戰時不出城列陣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
朝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于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在戰場上殺人如麻的石亨也暗自感到心驚。
提起這兩條,朱祁鈺眼睛微眯起來。
嘶,既然提到了錦衣衛,朕是不是應該在裡面做點文章?
“於愛卿,朕有話說。”
于謙正在下令,聞言立即轉身,躬身道:“陛下要卸下臣的全權處置戰守之權嗎?”
朱祁鈺笑道:“這倒不是,朕還是那句話,全力支援於愛卿。”
“只是於愛卿方才說錦衣衛負責巡查京城,朕若沒記錯的話,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上次已經在殿上被打死了。”
“錦衣衛至今都沒有下一任的指揮使,若是無人擔任指揮使,錦衣衛不過是一盤散沙,又豈能充分執行巡查城內的事呢?”
于謙這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思忖片刻,即道:“臣有一人舉薦,錦衣衛都督孫圭,此人於百姓中素有賢明稱道,可當此任。”
初聽見景泰要再設立錦衣衛指揮使時,朝臣們是很緊張的,朱祁鈺坐在上面分明看見,有幾個老頭只等于謙把話說完,就要跳出來反對了。
可是于謙的話,讓他們又坐了回去。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所舉薦的這個孫圭,是孫太后兄長孫繼宗的族弟,也就是孫太后的表弟。
正是因為這一點,讓那些急於反對的言官、御史們坐了回去。
錦衣衛指揮使是極其重要的一個職責,有相當大的職權,甚至說與內宮的安危息息相關也不為過。
持駕貼即可抓百官入鎮撫司問訊這一條,便足以令人談虎色變,由他們來巡城也是震懾軍心再好不過的措施。
之前那個馬順,現在提起他來,殿上的四十餘名文臣還是覺的咬牙切齒,原因無它,跳太久了,殺一遍已經不解恨了。
朱祁鈺心裡明白,要是讓孫圭做了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內宮自己只怕是更回不去了。
內廷鬥爭屬於朝政綱常之外,司禮監另兩位大襠金英及興安早就將以曹吉祥為首的王振舊黨清出權力中心。
沒了王振,那些兒孫們根本不是興安和金英的對手,連曹吉祥也只能縮在牆角,勉力自保而已。
金英站了孫太后,而興安卻令人意外的經常出入郕王府,無論如何,都不再是內廷那些王振舊黨所能為敵的。
可是內廷的權利爭鬥趨於明朗,卻並不代表朝中也是如此,王振的舊黨依舊潛伏在京師及各地。
要不是瓦剌逼迫太緊,早就有朝臣提議,於全國範圍內清算王振舊黨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朱祁鈺至今都沒敢提起再設定一個錦衣衛指揮使這回事。
提了,勢必招致滿朝文武的反對。
到時候孫太后那個老孃們再來一手“苦口婆心”婉拒的戲碼,不僅事情辦不成,還會當著所有人的面自取其辱。
孫太后呢?卻是憂君體國、心繫天下!
讓別人踩著自己的腦袋刷聲名,這種事兒朱祁鈺不能幹。
朱祁鈺從後世中各種權謀電視劇中的經驗告訴他,皇帝的權威很重要,一次說話沒人當回事,那就有十次、百次。
尤其是現在不止自己一個景泰皇帝,還有朱叫門,還有孫太后,還有另一個有資格繼位為帝的襄王。
這種事朝臣們要是習慣了,以後自己這個皇帝說話就更沒人當回事了。
于謙的提議,正好堵住了那些人反對設立錦衣衛指揮使的嘴。
推薦的不是別人,是當朝孫太后的親族,這誰還敢反對?
孫太后不是已故的宣宗之母張太皇太后,對於賜封自己親族這種事,她老人家一向是來者不拒,從來不忌諱什麼。
內廷沒問題,所以于謙這次的提議,只要朱祁鈺拍板同意,事情基本就能直接定下來!
到時候,自取其辱的就成了跳出來的那個人。
于謙,好手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