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君臣(第1/3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對包公奉旨不尊,抗命不返的這段劇情,張舟道士與雲真和尚會感到意外。
因為這不是公案書中應該出現的情節。
之前說過,公案書的主體框架,中心思想,是為統治群體背書,將統治群體切割成黑白兩面,主體部分的君王臣工肯定是好的,壞的是那些貪官汙吏,國家蛀蟲,最終好的那一部分定會將壞的那一部分清除消滅,還世間一個清明公道。
這就是公案書的主體框架,中心思想。
所以,在公案書中絕對不會出現昏君,就算有昏君,那也是被奸臣小人矇蔽視聽所致,只要有人撥雲見日,將真相上呈天聽,那被矇蔽的君王定會恍然大悟,迷途知返,斬殺奸臣小人,貪官汙吏,還世間一個乾坤朗朗,一個日月昭昭。
君王,是統治群體的最高層,無論如何都不能是黑惡奸邪之輩,至多至多就是被矇蔽視聽,一時不查,其本心本性還是好的,主體沒有問題,只是出了點蛀蟲。
這種寫法是好是壞,是正是邪?
暫且不做討論。
反正公案書的主體框架,中心思想就是這樣。
除了那些臭名昭著,無可翻案也不容翻案的君王(如桀紂之流),公案書裡不能出現真正的昏君。
準確的說是不能真正揭露統治群體的罪惡!
如現在蘇問所說的三俠五義,龐昱案中最大的惡是誰,誰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是那安樂侯龐昱?
是那龐太師龐吉?
是那皇貴妃龐豔?
不不不!
真正的罪惡根源,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龐昱的好妹夫,龐吉的好女婿,龐豔的好男人——仁宗皇帝!
他才是最大的惡!
沒有他這個皇帝妹夫,哪裡來欺善害民的安樂侯?
沒有他這個皇帝女婿,哪裡來權傾朝野的龐太師?
沒有他這個皇帝丈夫,哪裡來矇蔽聖聽的皇貴妃?
他是統治群體的最高層,也是最大的禍首,最大的毒瘤。
一切皆因他而起,一切由他而來。
但你能說他嗎?
不能,反派永遠只能是安樂侯,是龐太師,是龐貴妃。
仁宗皇帝乃君王至尊,豈能是邪惡奸邪之人?
至多至多……就是被矇蔽了聖聽。
這就是公案書的主體框架,中心思想。
但現在蘇問似乎要脫離這個主體框架,這個中心思想。
皇帝連發十二道聖旨,命包公火速返京面聖?
包公奉旨不尊,強留陳州半月,也要完成賑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