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葉松的回憶(第2/2頁)
章節報錯
或是一起回憶些當年的往事,又或是一起痛罵某些人的不作為,亦或是一起暢聊他們的未來。
雖說是初識,但聊起天來倒顯得格外地熟絡,甚至於兩人看上去有些親密無間。
宋柯覺得徐然是個懂自己的人,徐然卻覺得宋柯也沒有後來大家所評論的那麼糟糕。
又或許人總是在不斷改變的,只是...現在眼前的宋柯,確實是徐然所需要的人才。
因為現在的他和徐然一樣,都是真正喜歡音樂的人,也確實想為華夏樂壇做點什麼的人。
至於未來幾何,只能說希望在徐然的影響下,宋柯的人生軌跡會發生那麼一丁點改變吧。
在把酒言歡之後,逐漸產生信任的兩人,也逐漸說起彼此對音樂這個行業的看法。
&np3的字眼,這是因為他們擔心mp3的出現,會影響傳統cd的銷量。”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每一次技術革新,其實都是一次行業大洗牌的前奏,跟不上時代的人註定只能被淘汰。”
“不過樺吶唱片那群人不是蠢蛋,他們遲早會反應過來的,他們現在只是仍對某些東西抱有幻想罷了。”
對於樺吶唱片這個老東家,葉松可算是再瞭解不過了。
畢竟樺吶這個老東家,對於他而言,是恩人,也是一種束縛。
1996年,因為對於音樂的喜好,他創辦了小麥唱片。
小麥唱片成立之後的第一張專輯,其實是葉松自掏腰包推出的。
這張名為《無悔的音樂專輯大概花了他二十五萬華夏幣,最後的收益則是五十萬華夏幣左右。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一張專輯能有成本一倍的淨利潤,其實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也因為公司第一張專輯的大賣,葉松也是堅定了在音樂這條道路走下去的決心。
然後在這之後的四年裡,小麥唱片又陸陸續續推出了二張專輯。
專注於走精品路線的小麥唱片,可以說是每張專輯都大賣。
可是這又怎麼樣呢?四年總共就出了三張專輯,又怎麼可能平衡公司這四年來在運作上的花費。
於是1996年底,面臨鉅額虧損的葉松,就這樣接過了樺吶唱片遞過來的橄欖枝,成為樺吶公司旗下的一個音樂品牌。
說是接過樺吶唱片公司遞過來的橄欖枝,其實又和把公司賣給樺吶有什麼區別呢?
他葉松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選擇公司未來要走的路了。
但對於樺吶,他應該還是感激的吧。
畢竟就算是不把公司賣給樺吶,他也不得不將自己手中的小麥唱片賣給他人,而其他人出的價格甚至還沒有樺吶出的高。
更為重要的是,被樺吶收購之後,他其實還是小麥唱片的實際負責人。
只是在某些地方,他不得不戴上了樺吶唱片遞過來的“枷鎖”。
這個結果,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應該已經算是最好的安排了吧。
只是...蘊含自己快4年心血的的小麥唱片,就這樣拱手讓人,多少會有點失落吧。
所以,在被樺吶收購的4年後,他因為音樂彩鈴這個契機離開了小麥唱片,然後又創辦了泰麥唱片,大概也是因為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