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的時間過的很快,可能是老天爺可憐連續被魔鬼林折騰三部戲,五月六月都很平靜,讓蘇澤好好休息一把。

“激戰票房預期多少?”孔雪見揮汗如雨的蘇澤,雖然跟著魔鬼林拍戲很辛苦,但的確也養成健身的好習慣,對於明星身材管理十分重要。

“投資多少?”蘇澤已經有氧半小時,當時每天累的要死,根本沒心思問其他,現在連總投資都不知道。

“三千多萬吧。”孔雪道:“票房過億就能回本,壓力不大。”

蘇澤點點頭,從跑步機下來,接過詩詩送來的熱毛巾,補充點能量飲料,接下來就是半小時的擼鐵。

見蘇澤沒說話,孔雪瞬間心知肚明,運動題材電影,或者說體育題材天花板不高,畢竟劇情單一,沒有太過複雜的人物角色,很難出大爆款。

說白了就是故事主線圍繞著體育而開展,無論在國內外紀錄片不少,而能夠市場化的商業電影不多,大部分為故事片。

最火的還是米國,相比《弱點》《鬥士》《點球成金》連續三年有體育電影殺入奧斯卡最佳影片候選的盛況,近年來體育電影缺乏重磅大作,市場反響平澹。

先進的電影產業與根基深厚的體育基礎相結合,好來塢總能依靠波折的劇情、精良的製作和強大的班底。

人家有資本將運動題材本身特有的熱血、激情和群眾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誰讓人家都喜歡健身呢。

當然國內市場從未放棄在體育電影路上的試水,但得到的效果並不近人意。回望十幾年前奧運年,可以說是體育電影的爆發期。

《沙鷗》《夢之隊》《破冰》《12秒58等》《買買提的2008》……

結果都慘不忍睹!

蘇澤邊擼鐵邊回憶拍攝激戰的一幕幕,對於第一部體育作品還是充滿期待,不只是票房,而是塑造新角色的成就感。

可以指責當年的市場環境不夠成熟,可以指責當年的體育文化沒有普及大眾。但如今資本與體育產業的交融日益緊密,可國產體育影片的慘澹境遇似乎十年如一日,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觀。

體育電影的賣點在哪裡?

在蘇澤看來,體育運動代表的是積極且堅韌的精神和生活態度,它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裡。

這種題材作品想要觸動觀眾的內心,就要看能否找到找到情感的共鳴,深刻的體現人性。

最大賣點應該是講述普通人成為冠軍的成長經歷,觀眾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成為冠軍,但是絕大部分體育影片幾乎沒有深挖。

看看人家摔跤吧爸爸,從開始不被看好,到票房、上座率、口碑走出一條上揚的弧線。排片從首日的13.3%一度增長到31.8%,豆瓣評分從8.8增長到9.2,票房26天突破十億大關。

甚至超越在印度本土的總票房!

難道說國內觀眾不喜歡看?

自己專門研究過,票房大賣除去阿米爾汗的敬業,成功不是偶然,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飽滿且現實。

當父愛、社會階層矛盾和激發血性的體育運動找到交叉點,能夠激發情緒的觀眾人群也是翻倍的。

突然明白孔雪為什麼問,激戰不是林超賢第一部體育題材,七八年前拍過一部講述騎車的電影叫破風。

票房很慘。

蘇澤不太關心票房,為什麼喜歡摔跤爸爸,也是因為同為演員的阿米爾汗。先是短期增重28公斤,以此來完成角色55歲中老年戲份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