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哭戲(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是呈痙攣狀,整個人一抽一抽。
想達到這個呼吸特徵,頦肌和頸闊肌必須共同負責嘴部形態的頻繁改變,形成下顎和下唇的痙攣式運動。
二者共同收縮,下唇中部撅起,嘴角向兩側拉直。兩者共同鬆弛,下唇和嘴角都放鬆。
這也是第一次用到頦肌。
蘇澤邊研究邊比較不同,因為都是臉部肌肉群,很多微表情都有相似之處,身為演員想要觀眾一目瞭然,必須找出其中差異。
眼輪匝肌和皺眉肌共同收縮造成雙眉下壓,眉頭間出現縱向皺紋。這種表情很多情緒都有,比如恐懼類,但因為悲傷配合眼輪匝肌收縮,眉毛扭曲程度要比恐懼表情中更嚴重。
特別是內側1/3處呈現扭曲向上!
然後眼瞼的有力閉合,在眼角內側擠壓形成皺紋,在外側相互擠壓形成魚尾紋,更年紀大小無關。
頸闊肌收縮,將嘴角向兩側拉伸,使嘴的水平寬度比平常增加,拉伸的嘴角與臉頰之間擠壓形成法令紋。
尤其是頦肌收縮,將下嘴唇中部向上推起,下巴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肌肉隆起。
所以下嘴唇曲線呈W 形,這樣的口型才是痛哭表情所特有標誌。
就算沒有鼻涕一把淚一把,光滿臉皺紋扭曲已經很醜!
難怪很多女演員不喜歡痛苦流涕,女神瞬間變醜婆婆。甚至很多觀眾認為哭的撕心裂肺就是好演技?
“有點難!”蘇澤皺起眉,平心而論痛苦還挺有難度,需要調動很多肌肉,遠比驚訝甚至憤怒更細節。
同時也證明偽裝起來難度更大,刻意所做的咧嘴動作肯定沒有哭的時候咧得大,眼睛的緊閉程度也無法準確模彷。
除非能夠調動起悲傷情緒,這也是蘇澤用心練習的原因,其實微表情對於肌肉控制只是難點之一,更難的在於如何調動情緒。
就好像武功招式和內功心法,一個人光有招式殺傷力有限,練到頂不過只是二流高手。
真正頂尖都是內功深厚,拈花摘葉皆可傷人。
普通人調動情緒很難,畢竟身臨其境經歷才能觸發,而且很累,極端情緒很傷身體。
演員必須透過想象控制情緒,如同設定開關,需要時開啟,不需要關閉,當然也很累,但經過訓練效率比常人高。
系統之所以厲害,就在於生物電刺激,先用訓練控制肌肉,然後形成本能慣性,說驚訝表情馬上配合,然後自然而然調動對應情緒。
不但反應迅速,效果更好,畢竟很少有人研究微表情,有幾個能看出細微差別?
都知道茅臺貴,但真正能喝出好的有幾個?
還不是因為面子!
研究完飽滿表情,蘇澤開始分析不同狀態下的哭,比如號啕大哭、正常的哭、抽泣、閉著嘴默默流淚、委屈、憂傷等等。
相比較痛哭流涕,其他狀態特徵都是壓抑。比如閉嘴流淚,除嘴部變化明顯外,額肌進一步加強收縮,將眉頭向上提拉。
皺眉肌收縮導致眉毛向中間聚攏;眼輪匝肌收縮造成雙眉下壓、眼睛閉緊。
沒有人可以在痛哭的時候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