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心理狀態都受一定的生理過程所制約,演員只要找到正確解決自己形體狀態方法,同時進入情境,就能夠感染觀眾並使之如臨其境的應激性。”

“從前我們行話叫抓人,牢牢抓住觀眾目光,一舉一動都能牽動他們的喜怒哀樂。”

韓雪菲感受來自學生的熱烈目光,笑道:“這是很高深的水平,真正達到這種狀態的基本都在人藝和國話,你們差的遠。”

眾人鬨堂大笑,課堂氣氛輕鬆自然,蘇澤發現梅耶荷德對演員要求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截然不同。

要求由外到內的訓練過程,也就是演員內在體驗是由無數次外在肢體積累而來,最後自然而然地達到的表演轉態。

在這裡外起到一個先導的,並且是主導地位。

聯想這段時間微表情和無實物訓練,突然有種明悟,由一系列形體姿勢或動作而產生的那些應激性的光點才是提高演技的關鍵?

對於普通人來說動作是動作,情緒是情緒,或者說無法察覺動作與情緒之間微妙聯絡?

演員之所以表演,就是掌握動作和情緒之間妙不可言的碰撞點!

瞬間豁然開朗,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大量系統訓練彷彿已經挖好水渠,現在理論如同清水,馬上水到渠成。

“孟京輝你們應該聽過吧?”韓雪菲講解道:“他認為梅耶荷德是十分優秀的戲劇導演,本人特別推崇有機造型術。”

“對於演員要求方面也是十分嚴格,甚至認為演員每個動作都要精準定位。我曾經參加過他自己的戲劇表演工坊,對此印象很深刻。”

說完目光看向蘇澤道:“大家都看過蘇澤同學的默劇,感覺是不是很厲害?”

“蘇澤,你上來!”

蘇澤站起身,走上臺,韓雪菲問道:“說說你的看法。”

感受眾人目光,蘇澤認真道:“我很贊同梅耶荷德,特別是訓練方法,可以說我就是一點點透過摸索研究的默劇。”

“咱們都喜歡說體驗派厲害,各種推崇一秒入戲,這種境界不是沒有,但有幾個演員能達到?”

“在我看來演技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高不可攀的東西,就好像吃飯喝水一樣樸實簡單,普通人每天都在演戲,只不過他們扮演的是自己而已。”

“說的好!”韓雪菲鼓鼓掌,贊同道:“這也是中戲存在的意義,演技不是高不可攀,咱們演員為什麼能在舞臺或鏡頭前表演?”

“就是因為刻苦訓練!”

說完又看向蘇澤笑道:“還記得三試你表演的手提箱,很多同學沒看過,現場再來一遍?”

還沒等蘇澤反應過來,張瑜馬上叫到:“對,當時看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眾人瞬間興奮,上次蘇澤表演的雨傘令人過目難忘,原來還有其他的?

蘇澤無語,這難道不是韓老師您的課?

為什麼趕鴨子上架又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