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太原慘劇,立國為金(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周靖康元年八月,經過一年多的圍城攻打,太原沒有半點援兵,太原守將王稟與知州張純孝,面對斷糧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了一個多月,但終究無力迴天,被粘汗所破。
太原城破之時, 城中已然是一副人相食的慘像。
儘管大勢已去,王稟依然率領飢餓疲憊計程車卒堅持巷戰,揹負著供奉於太原祠廟中的周太宗御容突圍出城,金兵全力追趕,身中數十槍的王稟投汾河自盡。
漠北騎兵得到王稟的遺體後,粘汗破口大罵,命令士卒策馬踏為肉泥以洩其憤。
城破之後, 太原三十餘名當地官吏壯烈殉國, 金兵屠城報復,在飢餓中倖存的太原百姓幾乎被屠殺一空
太原知州張孝純則是自殺不成,被粘汗俘虜帶回雲中。
太原城破前三個月時,魔門便通報天下,正式立國,以金帳大漢完顏阿骨打,即皇帝位,國號為金,都會寧府,建元‘收國’。
而此時的山東玄元宗等正道聯盟,依然被魔門圍困,動彈不得。
大周國都,汴梁城。
本來兩百餘萬人的汴梁城,此時已然顯得頗為蕭索,有門路逃到南方之人在這半年之中,已經陸續離開,而剩下的都是些貧苦百姓, 即便去了南方也沒法生活,只能咬牙留了下來。
再加上太上皇趙詰眼看局勢日益衰敗, 又有金國建立之事,嚇得帶著親信臨幸江南,在南方另立小朝廷,留在汴梁的人便更少了,全城已經不足百萬人口。
如今的汴梁成了一個空盒子,而天子趙楷也成了一個空有名義的背鍋之人,面對絕境趙楷竟然爆發出了一些明君氣象。
一面在朝臣中選了一個名為宗澤的老臣,任命為磁州知州,河北義兵都總管,全權負責河北收攏潰兵,招攬義士,統領整個河北的軍事之權。
宗澤為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後,積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
不到半年便召集起了三十萬大軍, 雖然其中魚龍混雜,但是在宗澤手下依然表現出了不俗的戰力。
金國留在hd與邢臺的兩萬餘精兵, 被其逼的大戰十三次,而宗澤也憑著兵馬數量連勝十三次。
而金國正在忙碌立國之事,也沒精力去管宗澤,還真讓其將金國兵馬全部趕回了保定一線,將滄州都收復了回來。
一時之間宗澤名聲大振,眼看搖搖欲墜的大周,竟然奇蹟般的好似回過了一口氣。
而三十萬大軍的後勤壓力,對如今的汴梁來說根本負擔不起,而江南本來能運送到汴梁的一部分財賦,也被如今身在杭州的太上皇所擷取。
這令得汴梁更加的雪上加霜,而趙恆也在如今的宰相何慄的建議下,寫了一封書信給太上皇趙詰,信中言辭誠懇,先是大篇的說了一些父子情誼。
而後筆鋒一轉,在最後則說起了如今宗澤連戰連勝,已經穩住了局勢,而自己才智淺薄不能擔當大任,懇請趙詰回來汴梁復位皇帝。
而且這書信還不止發了一次,一月至少了發過去三四封書信,還咬牙擠出一些金銀,帶著一起送給了太上皇身旁的寵臣。
也不是趙詰是不是被江南的煙雨迷了眼,過了一個多月後還真就擺駕準備回汴梁。
而在趙詰回到了汴梁之後,剛剛有了些起色的大周,便開始慢慢又滑入了深淵。
趙詰滿心歡喜的回到汴梁準備重新接過皇位,然後便直接對金國稱臣,只要自家權位不失去便一切好說。
可是這位太上皇也沒想到,自己兒子在自己不在汴梁的這半年多竟然收了不小的民心,才一入皇宮便被軟禁起來。
只是這位太上皇也不是吃素的,拿準了趙恆不敢弒父,即便被軟禁了也能溝通內外。
而趙恆的所有心思也開始與趙詰爭權之上,對於河北的形勢也在不顧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