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麼多年,孫權始終放不下夷洲,就派陸遜出海,這次他要佔領夷洲,納入吳國的版圖。

然而,這個舉動,卻讓太子黨驚慌不已。

誰都知道,陸遜是太子的支持者,雖然陸遜不受重用,但他背後的陸家,那是吳國最大的世族了。

太子一黨都猜出,這是孫權故意的,就是要把陸遜給分配出去。

征服夷洲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而陸遜年紀也年過半百,這次去夷洲,想回來可就難了。

而且支援太子的黨羽,沒了陸遜,就是沒了主心骨。

甚至有大臣上奏,認為此時不可去佔領夷洲。

此時是北上的好時機,怎麼能把陸遜這樣的人才分配出去,這對北伐戰事極為不利。

但陸遜卻答應下來,自己要去夷洲。

至於諸葛恪還要守孝三年,吳軍少了兩個了主心骨,士氣低落。

軍中士兵都開始對孫權頗有不滿,甚至私底下都大罵孫權是昏君。

陸遜站在船頭上,看著吳國的領土,心裡長嘆。

“大都督,此去夷洲,你要多保重!”

“等我攻下徐州,就上奏陛下,把你召回來!”

諸葛恪站在陸遜的身後,身上還穿著喪服,因為他說過,要為家父守孝三年。

眾人都以為諸葛恪還在家中守孝,可誰也想不到,諸葛恪就出現在陸遜的船上。

“這是陛下的命令,我自然要遵從。”

陸遜看著諸葛恪笑道:“如今朝中人心不穩,四分五裂,再這麼下去,可就要產生禍亂了,你此次率軍偷襲徐州,魏軍定然料想不到,必有作為。”

諸葛恪說道:“當年若是不在壽春和魏軍糾纏,而是從水路直逼徐州,或許,我大吳國也不用龜縮在江南一隅了。”

“並非如此,若是曹仁和張遼這些老將還健在,也沒那麼容易。”

陸遜搖了搖頭:“魏國兵多將廣,偷襲徐州,雖然能讓魏軍大亂,可上岸後,還是免不了和魏軍大戰,不過事到如今,局勢已經截然不同了。”

“曹仁和張遼早就不在了。”

諸葛恪說道:“曹宇和司馬懿被漢軍牽制,根本無暇顧及東邊,孫將軍在揚州和魏軍糾纏,我從水路直逼徐州,定能一舉攻下徐州。”

曹仁和張遼這樣的老將去世,魏軍的大部分兵馬都在南陽和幷州,而孫宇又北上壽春。

他從水路直逼徐州,魏軍定然措不及防。

“此次攻佔徐州,隨後直取中原,這是我軍佔領中原最好的機會。”

陸遜看著諸葛恪,問了句:“此計,莫非是諸葛亮告知於你?”

“無論是誰出的計謀,那不重要。”

諸葛恪說道:“只要能消滅魏賊,那不就夠了嗎?”

陸遜淡淡地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他心裡已經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