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還未見過馬良和魯深他們,開口道:“若是有機會,我可想好好拜訪一下他們。”

關毅說道:“伯約不用著急,以後會有機會的。”

諸葛亮也說道:“魯深此人不但內政有獨到見解,就連謀略也非常縝密,也有大將之才。”

關毅認為,只要有足夠的人才,每次出征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便說道:“到了明年,又可以開展一次招賢大會,要是能多出現幾個人才,那就好了。”

諸葛亮點頭道:“招賢大會確實可以得到不少人才,子毅的確有識人之能,像是呂石、李雙、張程、荀雲、鄧艾和呂凱。”

“這些都是年輕一輩的翹楚者,未來必然是大將之才。”

關毅非常認同諸葛亮的話,這些都是蜀漢的後輩力量,等關羽和趙雲逝世之後,就全靠他們了。

正當關毅想著的時候,諸葛亮話鋒一轉:“此計雖然精妙,雖然瞞過了吳軍,可太過冒險,並非萬全之策。”

姜維問道:“若是能瞞過吳軍,那南郡就唾手可得,這其中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諸葛亮說道:“此次偷襲南郡,率軍的人是關興和陳到二人,作為奇兵不可能帶太多兵馬。”

“他們極有可能從烏林港沿水路直達洞庭,以洞庭港為據點攻取武陵,隨後趁機偷襲南郡。”

諸葛亮臉色凝重:“可如此一來,那就沒有退路了。”

姜維也沉聲道:“丞相所言極是,關興二人一旦渡江,必然會驚動吳軍。”

“就算在此之前,趁吳軍回防攻取洞庭港,但已經斷絕了自己的退路。”

“萬一不能及時攻取武陵,等甘寧水軍回援,後果不堪設想。”

關毅面色肅然地說道:“關羽將軍既然敢用此計,想必應該留有後手吧。”

關興和陳到已經是孤軍深入,不成功便成仁。

若是武陵攻取不下,那就陷入了死局,這確實是一招險棋。

諸葛亮搖搖頭:“只怕未必,關羽將軍攻取江夏只是誘餌,吸引吳軍的注意力。”

“但他可能沒料到孫權會全軍攻打壽春,甚至不惜將甘寧的水軍調走,所以水軍撤離應該是在他們的計劃之外。”

“關平和陳到趁大霧繞過江東水軍的防線,迅速拿下洞庭港。”

“若是能一舉拿下武陵,攻安的吳軍就只能去和水軍聯合,去重奪武陵。”

“如此一來,江陵的兵馬就能先拿下攻安,隨後去支援關興和陳到。”

諸葛亮感嘆一句:“此計的精妙之處,在於料敵在先,調動吳軍兵馬,卻避開了吳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