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先和曹叡議和。”

諸葛亮說道:“先看孫權如何行動,只要我軍兵精糧足,人才不斷,何愁天下不定?”

“只是此事說來也不容易辦,要知道其中的利害,該派何人前去?”

想來想去,諸葛亮也不知道該找誰才更合適。

關毅笑了笑:“當然是我親自前去。”

“萬萬不可。”

諸葛亮趕緊說道:“你是我軍的重要人物,怎能親身涉險?”

關毅罷了罷手:“丞相無需擔憂,若是隨便派個人去,很難說明這其中的道理,曹叡自然也就不會相信。”

“他反而會以為我們故弄玄虛,如此一來,那就弄巧成拙了?”

關毅笑道:“只有我親自前去,才能表達我們的誠意。”

諸葛亮還是有些不放心:“只怕魏國虎狼之心,而且他們剛剛丟失長安和西涼,會報復你來出氣。”

“曹叡如今面臨的是三線作戰,他都不知該如何解決。”

關毅說道:“若是知道我們願意和談,自然會求之不得。”

“而且我軍之中,已經有丞相和關羽將軍坐鎮,毫無後顧之憂。”

“其實我一人並不能決定全域性,魏國有很多能人,豈能看不透這一點。”

關毅沒有絲毫顧及:“倘若曹叡真要對我下手,那就是自取其禍了。”

“唉,話雖如此但你親身涉險,這……”

諸葛亮面色糾結:“只怕回去之後,果兒會責怪於我。”

關毅笑了笑:“丞相多慮了,國之不存,何以安家?”

“我豈能以一人之安樂,而不為大漢的復興著想?大漢若是不能復興,百姓就會流離失所?我不能當這個歷史罪人。”

“況且當年丞相孤身前往江東,舌戰群儒,關羽將軍也曾單刀赴會。”

“我作為後輩,又怎能不向前輩學習?”

諸葛亮見關毅有此氣度,羞愧道:“如此說來,倒是我太在乎兒女情長了。”

關毅又道:“丞相,我軍的手裡,不還是留了幾個後手嗎?”

諸葛亮眼睛一亮:“沒錯,夏侯懋和張頜等人都是我軍的俘虜,這也是我們和魏國談判的資本。”

“夏侯懋乃是魏國駙馬,張頜乃是三世老臣,如今年邁,這兩人定然沒有歸降之心,留下無用。”

關毅說道:“只是殺了他們,反而會丟失天下人的人心,若是能做個順水人情,放他們回去,又何嘗不可。”

諸葛亮點頭道:“如此也好,既然你已經想好了對策,那就依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