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關毅召集眾將。

“此番北伐,雖然兵力損耗不大,可糧草卻消耗巨大,我軍無法大規模用兵西進了。”

關毅看著眾將說道:“就算還有餘力,但潼關天險,崤函之固,實在難以攻取。”

“如今司馬懿率軍在潼關鎮守,我軍若是強攻,必然會損兵折將,這並非明智之舉。”

這一點諸葛亮也早就想到了,說道:“子毅所言極是,若是從長安東下,不如讓雲長從荊州發兵,進取中原。”

“可南郡未定,後防不穩,不能急於一時。”

關毅說道:“荊州戰火平息,還有兩年的休養生息,如今兵力充足,糧草充足,能和東吳有一戰之力了。”

諸葛亮眉頭一挑,說道:“子毅,我軍與東吳約定伐魏,雖有呂蒙背刺,可我們以大漢自居,先帝以仁義取天下,所以天下豪傑紛紛來投,若是舉兵伐吳,只怕會失信於天下。”

關毅一笑:“丞相,可聞魏國的倭寇之禍?”

“當然。”

諸葛亮點頭道:“只是倭寇遠在徐州,與我軍並無關係。”

“那是自然。”

關毅說道:“如今我軍攻取了西涼和長安,兵馬需要休整,內政百廢待興,西北之地,兩年之內不可再多動兵戈。”

諸葛亮點頭道:“子毅所言不錯,只是這倭寇之事與東吳有何關聯?”

關毅一笑:“自然是幫助曹叡清剿倭寇。”

“哦?”

諸葛亮好奇道:“這倭寇遠在東海,隔著中原,曹叡怎麼可能會讓我軍的兵馬透過中原。”

“無需派兵。”

關毅說道:“此次號召全天下一致對外,同仇敵愾,與曹魏簽訂盟約,昭告天下。”

“如此一來,曹叡必然會相信我軍是真心想要停戰,那我軍討伐東吳,也就有了機會。”

諸葛亮微微眯起眼睛,輕輕地搖晃羽扇,便猜到了關毅的心思,說道:“此計甚妙,孫權取荊州不成,如今又在壽春損兵折將。”

“而我軍攻取西涼和長安,孫權內心定然不平,而我軍又和魏國簽訂停戰盟約,孫權得知後,必然心有不甘,恐會在背後鬧出什麼動靜。”

關毅笑道:“正是如此,孫權登基稱帝,必然有稱霸天下的雄心。”

“若是孫權一直往壽春用兵,我們便可支援曹叡全力剿寇,而我軍也可在荊州牽制東吳,趁東吳和曹魏在壽春交戰,我軍也可趁機拿下南郡。”

諸葛亮大笑:“好啊,此乃一舉兩得之計,孫權接下來就要遭受兩線作戰,恐江東不保。”

關毅沉思片刻,說道:“我軍佔據長安和西涼,擁有戰馬之地,正好可以訓練騎兵。”

“在此之前,就算平定東吳後,與魏國劃江而治,也未嘗不可。”

“劃江而治,二分天下嗎?”

諸葛亮臉色微變,這和他原先三分天下的計劃有所不同,但如今局勢對大漢來說,已經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