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泥巴裹滿褲腿

汗水溼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為了誰

為了秋的收穫

為了春回大雁歸

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

……

不管是誰,不管為了誰,生活都得努力向前、向上,都得為了過上好日子。為此,大家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特別是到了1999年,即將跨世紀了,意義是不一樣的。月牙河村也開始“鳥槍換炮了”。

那一階段,村辦企業風生水起,看到別的村或嘎查都建有磚廠等自己的村辦企業,月牙河人也動了心。在村支書白哈達的倡導下,結合村裡有朝鮮族群眾的優勢,以當地優質大白菜、蘇子葉為原料,創辦了具有朝鮮族風味的鹹菜廠。

月牙河村是一個蒙古族、朝鮮族、漢族雜居的小村莊,這在紅樓市的其他嘎查村中是不多見的。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相互交融影響,相互借鑑促進。就拿白哈達一手操辦起的鹹菜廠來說吧,離不開朝鮮族村民的支援。

蒙古族同樣有自己的特色鹹菜,只是口味偏酸。當然,也深受人們的歡迎,但對第一次吃或不常吃、不瞭解的人,需要費一番解釋“你放心吃,這是蒙古族風味的鹹菜,就是偏酸的,不是壞了,就是這個口味兒”。這樣的解釋多了,就會很麻煩。而且品種不是很豐富,特別是要想進入飯店啊、市場啊,銷售起來不是很順暢。

朝鮮族的泡菜可以說是世界聞名,朝鮮族的鹹菜更是是聞名世界。這其中尤其以辣白菜、蘇子葉、桔梗等最為突出。

蘇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片橢圓形或圓形,邊緣有粗鋸齒。還有一面呈紫紅色、淡紅色的,叫“紫蘇”,更為美味。蘇子葉不但有一種特殊的清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解魚蟹毒等功效。製作蘇子葉鹹菜相對來說很簡單,水燒開後將新採摘的洗淨的蘇子葉焯一下,撈出來用涼水涮一下、攥幹水分放在盆裡待用。當然,用晾乾的蘇子葉浸泡後也可以,只是沒有新鮮的味道鮮美。在拌制中,一般的人家會放入蒜末兒、一點點的糖,還有醬油等就算拌好了。但在朝鮮族人家裡,少不了甜麵醬。朝向族人家幾乎家家都做甜麵醬,風味各不相同。這才是蘇子葉鹹菜的“秘訣”所在。

於是,白哈達便將村裡製作鹹菜最拿手的一位朝鮮族老阿媽金菊慧聘為“高階顧問”,並將金菊慧的兒子尹松哲安排到鹹菜廠工作。

月牙河朝鮮族風味鹹菜廠,抓住市場的需求、突出的自己的優勢,開始階段還是紅紅火火的。

白哈達一天天樂呵呵的,期待著生意再好些,就要擴大規模,為村裡積累更多的資金。如果順利的話,這些錢就能投入到基礎設施的建設中。

…………

袁野也已經六歲了,本來是不到上學的年齡,但他見姐姐袁月亮上學了,天天揹著小書包很牛的樣子,就非常羨慕,吵著要上學。特別是“獅子哥”阿爾斯楞也上學了,對袁野的“刺激”很大。阿爾斯楞是袁野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兒,袁野覺得自己必須“追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