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巡
章節報錯
如今已然入秋,賑災的事情徹底落幕以後,朝中就沒了多少的事務。雖然邊軍供給和來年的預備很重要,但是國庫沒錢的現在,怎麼想也是白搭。
父子二人各自回去歇息了一會兒後,等到天明,就一起便裝出宮。
微服出巡,對皇帝而言,可是很大的考驗。古往今來,皇帝這個職位永遠都面臨著仇恨和刺殺,正因如此,才會有宮牆和層層守衛的出現。
如今李治出巡,防衛力量雖然表面上不多,但是實際有多少,或許只有千牛衛知道了。
杜淳義今天沒有一點的男子氣概,看到李賢露出來的眼神,就像是深宮怨婦一般。不過想想也是,本來皇帝待在皇宮裡面,是最美好的事情,如今突然出巡,千牛衛一個個的已經做好了隨時赴死的準備。畢竟,為皇帝赴死,還能落得三代榮耀,要是護衛不當,可就直接是全族人頭落地了。
無視了杜淳義幽怨的眼神,李賢老老實實的跟在李治後面,沿著丹鳳大街熘達。
雖然冊子是昨晚送到所有人手中的,但是現在已經有大量的金銀銅錢被商人們運來。而在這些商人之中,總有一些特殊的傢伙....
一路拐拐繞繞走到啟夏門,由於皇宮搬遷,如今啟夏門自然而然的取代明德門成了長安人流量最大的城門。
透過城門往外看,路邊就停著幾輛載滿銅錢的馬車,而車伕護衛,正在抓緊把身上、馬車上能去掉的印記去掉。
毫無疑問,這些人多半是朝中一些文官的家僕。一車車的銅錢在路上運輸,最怕的就是有人不開眼動了不該動的心思。但是做這一行的,就靠著眼力保命,但凡是排得上號的官員,他們都不敢動手。所以,馬車掛上家徽一類的東西,就足以保平安。
但是,如今要進長安可就不行了,臉面還是要的。一個個的都裝作三餐不繼的樣子,好儘量在史書上混個好名聲,至於背後家族有多麼花天酒地,並沒人在意。
如今,為了珍寶,都動了老底,就算明知道皇帝知道這些事,但是面子活兒還是要做一下的。
跟文官隊伍不一樣,武將運錢的隊伍,就要光明正大的多,頂盔摜甲的家將威風凜凜的領著車隊就要進城,驚的城門官連連作揖,要求他把護衛隊伍拆散開再進城。就這陣仗,知道的知道他們在運錢,不知道的還以為要攻城呢。
駐足在啟夏門邊,看著一輛輛馬車駛入長安,李治的臉上都要結霜了。
旱災的時候,一個個都哭喊著自己的封地受損了多少,自己家族受損了多少,好像也要跟災民一起領救濟糧的樣子,誰知道,一個個的都不差錢。
雖然對於這些家族的家業都有所計算,可是如今看到他們為了珍寶就把家底抖出來,李治還是有些生氣。
「太子,你看看,這就是世家,一個個的都是饕餮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勳貴,自立國以來,不知道多少人倚靠皇家名耀千古,但是到了國難之際,卻都當了縮頭烏龜。」
李賢自然知道李治是為什麼生氣,說實話,他本來也很氣的,但是對比一下後世,就不以為然了。
人性都是自私的,一邊唱著千古名篇、悲天憫人,一邊胡亂往懷裡劃拉錢的人多了,古今皆然。更何況,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如今還沒誕生,或者說沒有人放到檯面上來。如今能為天下憂慮的,只能是皇帝,太子都不行。
更何況,有五姓七家珠玉在前,後起之秀無不奔著這個模板,幻想著將自己的家族,打造成千年貴族,任朝代如何更替,只要本家香火不滅就好。
這個思想,是當代所有世家的中心思想,也是將來下一代必須學會施行的思想。強行要求他們為國奉獻,只會被他們嗤之以鼻。
對
著車隊哼了一聲後,李治就乾脆眼不見為淨,把頭轉向了一邊。
這個時候有再大的怨氣,也不能發出來。畢竟,這些錢財,都是要入國庫中的。本期拍賣會,所有的拍品都是勳貴捐出來的,沒捐破爛,已經算給他這個皇帝面子了。
轉過頭,李治的好奇心頓時就被勾起來了。
如今已經是秋冬交替的季節,雖不見飛雪,但天氣依舊冷入骨髓。這樣的天氣在外面走了許久,若是遇到一個麵攤,確實是不錯的事情。
長安城外,如今也不是單純的道路,有好多平民百姓,在道路兩邊搭建了簡易的窩棚,售賣乾菜一類的東西。偶爾還有幾個家境殷實些的,能開個麵點攤子。
見陛下打算吃麵,杜淳義陰沉著臉揮了揮手,頓時行人中就有兩個人鑽出來,朝著麵食攤子走了過去。
算不上雞飛狗跳,但也差不多全面清查了。
走到小木桌前伺候著李治坐下,看了一眼驚恐莫名的掌櫃,李賢從袖子裡掏了掏,拿出錢袋隨手甩在地上說:「這位可是名震京城的李大掌櫃,肯賞臉到你的攤子上用膳,算是給足了你面子。這是面錢和賞錢,趕緊的,要是不好吃,就掀了你的攤子。」
掌櫃的才不管這位爺有多囂張,他只在乎錢袋裡有多少錢。
拱手塌腰的行禮過後,他撿起地上的錢袋,開啟只是看了一眼,就立刻收起了笑容。
轉身回到後廚,將錢袋嚴肅的送到媳婦手裡,就開始在千牛衛的監督下,擀麵條。
趁著掌櫃忙的時間,李治朝著掌櫃的半大兒子招招手,示意他們上前。
掌櫃兒子也算見過世面,也不害怕,笑著湊上來說:「客官有何吩咐?」
李治開口道:「朕....真香啊,你家的面,至少味道還不錯。看你們的樣子只是尋常農戶,今年災年,竟然還能出攤,真不容易啊!糧食能買得到嘛?」
掌櫃兒子笑了笑,回答說:「客官說得沒錯,俺家確實是尋常農戶家。聽俺爹說,擱在往年,餓不死就不錯了,還出攤?不過今年不一樣,朝廷大力賑災,太子殿下定的工錢又豐厚,別人家做工的時候都是死命要糧食,等到完工才發現弄的太多了。」
「但是,俺家不一樣,等到糧食夠了以後,就要銅錢,等到完工的時候,路遠的運不了那麼多糧食,俺們再用銅錢買他們的糧食,這麼一來賺了不少。這樣一來,俺家除了夠吃的糧食以外,還屯了不少,俺爹說,把多餘的糧食換成面,再做成麵食賣出去,俺們今年,肯定比沒受災的年頭,賺的還多。」
看著得意洋洋的掌櫃兒子,李治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