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去是可以去的,而且沒有任何問題,安全保障也會做到僅次於皇帝的程度。可大臣們擔心的也正是如此,因為李承昭這個太子可是他們盼了好久才盼來的,他們一點兒也不希望李承昭出現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親臨戰場的勇氣,這些從天下大亂中走出來的臣子們自然是十分欣賞的,但是他們還是要阻止。

藉口還是那一套,不安全,沒必要。杜如晦雖然很心裡很滿意太子的勇氣,但還是勸說道:「太子殿下,臣還是認為,您應該留在長安,而不是去歷經戰場,那樣的話,豈非顯得臣等無用。」

李承昭有些無語,他以往怎麼就沒發現杜相國還有這樣婆婆媽媽的一面呢,明明之前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是相當的有決斷,怎麼現在卻瞻前顧後,猶猶豫豫的,難道自己真的不該去?

不!

想到這裡,李承昭立刻否決這個想法,堅定地對皇帝拜道:「父皇,讓兒臣去吧。」

見此,眾臣也算是明白了,太子這是決心已下,而且很可能提前和皇帝溝透過,並且得到了皇帝的允許。雖然他們都認為這件事情非常的不妥當,可終歸做主的人是皇帝。

李智雲問道:「你要多少兵馬?」

「方才父皇說三千騎便可平定叛亂,那兒臣就要三千騎。」李承昭自信滿滿的說道:「兒臣不是淮陰侯,目前還做不到多多益善,但兒臣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

李智雲頷首,旋即道:「朕封你為勝州道行軍總管,負責此番平亂之事,調撥北大營三千板甲騎予你平叛,你莫要辜負朕的厚望,更不要讓諸位大臣失望。」

「兒臣遵旨!」李承昭說完,又接著道:「父皇,兒臣還要兩個人。」

「講。」

「薛禮,秦懷玉。」

李智雲頷首,「準。」

「謝父皇。」

太子掛帥出征一事,便這麼定下了,縱使大臣們有心反對並且提出,但是早已決定的皇帝和太子,還是將此事落成。並且在五日後就會正式出兵,前往勝州平亂。

其實,有三千板甲騎護衛太子,勝州那點小亂算不了什麼,對付那點叛亂,將帝國的板甲騎派去,簡直就是殺雞用宰牛刀,有點大材小用的意思。不過考慮到這是太子的人生首戰,李智雲採取穩妥風格做事,一切以保證太子安全為要。

實際上,大臣們緊張,擔心那個「萬一」,李智云何嘗不是擔心這些呢。但是他沒辦法,培養太子就是如此,教導之餘,也該放手讓他自己偶爾嘗試一二。作為帝國繼承人,如果不知兵,將來如何能懂得將兵權牢牢抓在手裡呢。

不過,皇帝是心安理得了,但是楊皇后在聽說這個訊息之後卻是一臉懵。她想不通,帝國那麼多名將,隨隨便便派出去一兩個不就行了麼,為何一定要讓太子親自出馬?

長樂殿。

「你認真的嗎?」楊皇后看著自己兒子,滿眼的憂愁,她並不是很反對太子出征,只是為人母,她難免擔心,難免糾結,難免不想自己兒子身臨險境。

「兒臣是認真的。」李承昭對著阿孃說道:「還請母后千萬不要去找父皇說情,因為這件事情,本就是孩兒自己自作主張請求父皇答應。若是母后去求情,父皇會覺得兒臣心智不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