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昭真的不知道他父皇什麼意思嗎,不,他知道,但是那種話他實在是無法開口。倒不是說有所顧忌,只是總覺得,如果自己說出來,比不說,實在要差很多。而且,他其實也明白,父皇根本不在意那些東西,所以他才能皮一回。

“真的想去嗎?”李智雲又問一遍。剛剛的問題,不過是他臨時起意而已。他可不是先帝,走錯的路還會再走一遍。他也不是二哥李世民,重蹈覆轍,眼睜睜逼得兒子造反。

自冊立太子之後,李智雲一心一意教導太子,將他放在自己身邊教導,手把手教導,絲毫不藏私。所為的,一來自然是希望太子將來能承擔天下重責。二來,他要在這方面給兒子樹立榜樣。他希望往後的大唐皇帝和太子之間,能少些猜忌,多些信任。

說實話,李智雲這番表現,其實在他看來是沒問題的。但是在大臣們看來,卻是很恐怖的事情。因為他們發現皇帝對太子無所保留的時候,無所顧忌的時候,立刻意識到一點,一個讓李智雲知道後會哭笑不得的事情。

皇帝根本不懼怕太子的挑戰!

有些人暗自心想,以當今皇帝的權柄,太子想要對皇帝形成挑戰形勢,最少需要二十年。甚至於,二十年後,帝國上下也沒誰會成為太子的死忠,敢學習武德朝的廢太子那樣。

他們一致認為,皇帝對太子無所保留的教導,是基於皇帝對權力的絕對掌控,絕對自信。這確實是一個方面,但不是李智雲本心,他的本心就是想好好培養太子。

兵權確實很敏感,尤其在君王父子之間,則是更加的敏感,毫不誇張的說,多少父子慘劇,其實都是因為兵權。不過,李智雲不在乎這些。如果李承昭真的有本事能率領軍隊打勝仗,他樂得高興。因為一個無能的軟蛋,只會給這個天下帶來巨大災難。

“是,孩兒想去!”李承昭擲地有聲地回答。他知道,剛剛的事情已經過去,現在該說的,是他前去平叛的決心。這是他一次很不錯的實踐機會。在長安,他能有機會深入民間,但是他可沒機會親臨戰場,去感受戰場的氛圍。

這對於他來說非常重要!

父皇在他這個年紀,已經開始跟著先帝打天下,而且屢戰屢勝十分優秀。他一切都向父皇學習,一切都向父皇看齊,自然而然,他不想放棄這樣的機會。

李智雲看著兒子那認真的眼眸,那張恍惚到彷彿在看十幾年前的自己的臉龐,嘴角微微掀起弧度,輕輕頷首。

“去吧。”

“謝父皇!”李承昭拜謝。

離開甘露殿,李承昭輕輕呼口氣,彷彿是在給自己打氣一樣,自言自語道:“父皇,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我一定能做到,我一定可以得到父皇認可!”

大唐帝國取得的輝煌成就,父皇的文武功績,他從小到大都是親眼目睹。自從成為大唐太子以來,他沒有一天不感受到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父皇打下的江山,大唐的萬世基業,天下萬民的生計,他將來真的能擔負得起嗎?

他沒有一天不這麼問自己。

現在,他要一步一步,沿著父皇曾經的路,再經歷一遍。他相信就算自己無法成為父皇那樣的存在,他也可以得到很多寶貴經歷。這是他走訪民間,得到的心得感悟。

太子要掛帥出征平亂,大臣群起反對。這次不僅僅是魏徵一個人反對,連杜如晦和薛收也是強烈反對。他們的說辭很一致,太子乃是國之儲嗣,乃是帝國的國本,豈能涉險!

何況,勝州叛亂,不過是小亂,何須太子親自出馬,完全可以派遣郎將前去鎮壓。如若太子在勝州有個好歹,這還得了?

反對,近八成官員反對太子出征。

便是武將們,這次也委婉的規勸皇帝不要衝動,他們可以為皇帝效忠,實在不宜讓太子去冒險。哪怕他們知道勝州的叛亂其實無足輕重,輕易便可鎮壓,但是這誰也不敢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