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都來見孤。」

「遵命。」

東宮,議事堂。

李承昭很節儉,這一點,他是受到自己父皇和母后的教導。其實說實話,他什麼富麗堂皇的宮殿沒見過,什麼寶貝沒看過。經過皇帝的教導,李承昭早就脫離低階的惡趣味。他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如果真要找一個,那就是他想成長的更快一些。沒辦法,老父親打下的江山太大,他這個太子壓力更大。

雖說底下的兄弟們,他是不怕的,可是他怕自己將來管理不好這樣的大家業。現在的李承昭,思維模式在皇帝的培養下,已經毫無疑問的正在快速成長。

因為節儉,所以議事堂只點了幾根蠟燭,空間有些昏暗,不過這不妨礙這裡的幾個人滿心的高興。

因為太子開始主持這種大型的活動,意味著太子進一步在天下臣民心中刷聲望,更意味著皇帝對太子感官很不錯。這一點可是很重要的,只要皇帝能一直這麼看好太子,那太子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當然,有人也覺得要防備隱患。

「殿下,宜王慶王兩位殿下此番在西域立下的功勳,便是陛下也是多有讚賞啊。臣不是挑撥太子殿下和那兩位殿下的兄弟之情,臣只是希望太子殿下要注意一二。」

說話的人是韓瑗。

眼下李承昭身邊有四位心腹,分別是太子通事舍人上官儀,太子舍人韓瑗,太子舍人王德真,太子司議郎馬周。

嗯,這四人都是往年科舉前幾名。其中,除卻上官儀,剩下的另外三人,其實都在六部有官職在身。他們因為在地方做出成績,所以才會被皇帝調回長安。而且,他們可不是李智雲故意塞給太子的,而是李智雲繞了個圈子,讓他們和太子偶然接觸了幾下,讓太子自己選擇要不要收下這幾人。

為了這個兒子,李智雲可著實操碎了心。教他各種道理,處理事情的能力就不說了,就連他將來的能臣班底,李智雲也在暗中給他準備好了。而且,是否選擇,還看他自己。

毫不誇張的說,李承昭手底下的這四人,可都是真正的宰輔之才。

韓瑗,原歷史上高宗朝宰相,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被李治貶黜。另外的王德真,上官儀,馬周,同樣都是原歷史上的宰輔。其中上官儀和馬周就不用多說了,名氣夠大。而王德真名氣比較小,但也是有才能之臣。

李承昭一開始發現這幾個人才的時候還沾沾自喜,覺得是自己發現人才了。結果一打聽,好傢伙,全是從科舉中廝殺出來的人才。而且,自己知道他們是人才,難道父皇就不知道麼。

父皇,這是特地給他送人才啊!

想通這些的李承昭,既是慚愧又是感動。

「不必在意這些,孤心裡有數。」李承昭自信滿滿的說。

他的父親,可不是高祖皇帝那種蠢貨。

嗯,說蠢貨有點不尊敬皇祖父。不過,他私下裡向來是瞧不上高祖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