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杜如晦並沒有過分為難長孫無忌,新城州在遼東道還算是一塊比較好治理的地方。這裡的比較好,只是相對於那些山溝老林裡面的遼東道州縣。

不管怎麼說,長孫無忌覺得自己能離開河州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何況,他已經得到訊息,妹妹已經被皇帝冊封為宸妃。這讓他著

實鬆了口氣,他就怕妹妹不能進宮。

遼東番民起復,朝廷下達命令以殺止殺。

徐世績領命之後,立即調遣軍隊,***,屠殺人頭無數。具體殺了多少,沒人知道,只知道遼東道境內的多條河流,數月內紅濁一片,屍體大火燒之三月不熄。

當長孫無忌上任以後,他才知道遼東道情況有多複雜。首先是他得幫助朝廷徵發當地番民,其次則是轉移當地婦孺。僅這兩項,就是導致其境內番民家破人亡的根源。但是,他必須要這麼做。其次,他還得配合軍隊,血腥鎮壓番民。

最後,他還得安撫當地番民。

長孫無忌覺得,他還不如留在米川等死呢。

不久後,在徐世績的***下,終於讓番民畏服,再無起復之事。不過,想要徹底讓遼東道的番民如同草原人一樣麻木的接受朝廷剝削壓榨,還要一段時間。

而徐世績也在此時接到聖旨,回京受賞。

徐世績立下的功勞,自是不必言表,李智雲提拔其為民部侍郎,大將軍銜,加上柱國,賞賜金銀玉器不表。

封賞完事後,李智雲問他:「懋功以為,可派誰去總覽遼東道之事?」

徐世績想了想,搖頭道:「回稟陛下,臣久不在長安,不知朝中之事,未知誰賢也。況且此事,唯陛下獨斷。」

「好,朕知道了。」李智雲道。

在徐世績退下後,李智雲起身在甘露殿走動。

遼東道那邊,無疑要派一個能臣過去治理,只是誰合適呢?

他思來想去,忽然想起一個人。

劉仁軌!

此人在靈州做的很不錯,上下條務,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更關鍵的是,李智雲目標在倭國,這次倒是可以讓劉仁軌過去提前適應環境,以此給將來朝廷出兵倭國做準備。

「來人。」

「在。」高良忠躬身等候。

李智雲道:「擬詔。」

「是。」

劉仁軌眼下已經在靈州當了幾年刺史,經驗,年紀,都已經漸漸足夠,李智雲覺得該放開培養他了。

不久後,靈州刺史劉仁軌奉詔返京,向皇帝述職。

靈州之事,早已不復昔年之貌。這幾年,隨著草原人口下降速度越來越快,靈州那一帶,草原人漸漸消失,剩下的轉而變成耕地的歸化漢人。這批漢人,其實大多數出身草原貴族,他們作為朝廷鷹犬,瘋狂壓榨同族之人,最終獲得朝廷的欣賞,變成新的大唐子民。

這批人很少,並不多,目前都集中在幾塊能耕種的地方自己耕種田畝過活。又因為靈州周圍的草原人漸漸絕跡,朝廷便沒有繼續強行壓榨那一帶,而是開始移民遷徙,漸漸控制,讓大唐子民去真正佔有那一帶。

同時,歸化的草原人也被打亂,分置在各個地方,總之是不會讓他們聚集在一起。

置於那些昔日投降大唐的草原貴族,眼下已經變成打了漢化補丁的草原人。他們給自己取漢姓,在長安置辦家業,用著賣族人的錢轉身一變,成為大唐忠狗。

這些人也不多,因為朝廷一開始就沒打算放過草原人,甚至連牌坊都不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