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不提李承昭,此刻劉仁軌也是滿頭大汗,面對皇帝提出的方方面面問題,他背生冷汗,幾乎每一樣說的都很有見地,有的甚至是事實情況。

他原本還猜想,聖人召見自己之前,肯定調查了一番靈州發生的事情。但是隨著聖人將靈州往年的種種大小之事,如數家珍的全部說出口,劉仁軌意識到,聖人可能不是臨時調查,而是將靈州的事情一直記得很清楚。

否則,聖人何以會輕輕鬆鬆的說出貞觀三年之時,靈州遭遇天災剩下的人口數量,以及當年的糧食數目呢。

這太恐怖了。

他想起一個不切實際的傳言,傳聞每一個來京述職的刺史,面對聖人提出的問題都會異常緊張,因為聖人瞭解每一個州的情況,甚至於每一個縣!

事實情況自然沒這麼誇張,但是也相差不多,李智雲要見那個地方的刺史,肯定會在之前將那個地方往年的情況全部瞭解一遍,作一番總結,然後才會接見。

中樞如大腦,地方如手足,不知道地方具體情況,腦袋一拍就決定事情,或者是迷迷糊糊的一知半解,這就是給地方官吏鑽空子的機會。

問完話後,李智雲端起茶盞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往昔,靈州有條要道,常為商賈走私所用,而今可在嚴查?」

「在的......」劉仁軌謹慎的回答。他此刻大腦正在瘋狂運轉起來,將所有靈州的事務訊息全部在大腦中過一遍,隨時準備回答聖人提出的問題。

屏風後的李承昭腦門子上已經汗水涔涔,顯得頗為吃力。他這還是第一次旁聽地方刺史述職,萬沒想到居然要問這麼多的東西,更沒想到自己父皇居然知道這麼多的東西。

半個時辰後,關於靈州的事情終於結束。

劉仁軌整個人都繃的很緊,一刻也不敢放鬆。

「賜茶。」

「是。」內侍給劉仁軌送去茶水。

劉仁軌淺嘗一口,拜道:「謝陛下。」

李智雲道:「你在靈州做的不錯,朕打算讓你去遼東道,治理當地番民,你可願意?」

「臣願意。」他想也不想,直接答應。聖人既然特地召見他,要讓他去遼東道,那肯定有聖人深意。

「好。」李智雲微微沉吟,言道:「遼東道的百濟州,新羅州兩地,都有一些天然港,你去了之後,要多加經營。另外,多打聽一些關於倭國的事情。」

劉仁軌雖然心裡奇怪,但還是遵照命令。

「臣遵旨。」

「下去吧。」李智雲輕輕靠著憑几,顯得有幾分累。

「臣告退。」劉仁軌再度一拜,緩緩退下去。

當劉仁軌離開偏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整個人背後已經全部汗溼了。他心裡暗自慶幸,辛虧面見聖人之前,自己認真在靈州做事情了,否則聖人的三兩個問題,自己就要原形畢露。

果然,聖皇在位,必須要認真做事,不能投機取巧。

/130/13009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