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征討高句麗百濟新羅將士封賞的事宜,在政事堂討論三天後徹底定下。

謝叔方、李君羨、徐世績、程名振等人自然是封賞名單靠前的幾位功臣。對他們的封賞,除卻金銀玉器,便是各種散官虛銜,如上柱國、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一類。對於大臣來說,好的頭銜是永遠不嫌多的,而對朝廷來說,封賞的辦法也是多種多樣,另外還有食邑等等,只要皇帝願意,總能以各種辦法冊封功臣。

畢竟,這幾位已經是國公,爵位上是無法再封賞什麼了,只能給他們加一加榮譽頭銜。

至於他們會不會覺得委屈?

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自貞觀皇帝登基以來,朝廷在封賞上極為嚴苛,無功不賞,這是規矩。這一點,便是宗室也是難以倖免。有些東西,越少越值錢。何況他們都不是傻子,做臣子做到這個程度,該懂的都懂,追求的也不再是單純的利益權勢,而是‘簡在帝心’四個字。

誰能做到這一點,哪怕半點職位爵位沒有,那也是心滿意足。

看看秦瓊,看看尉遲恭,再看看程咬金,李靖等人,他們現在過的可是相當滋瀾。在朝廷中事情少,每天打卡上班,還能得到皇帝重視,凡遇軍國大事,必詔令其商議。而又因為他們‘簡在帝心’,滿朝文武,誰敢拂他們的意思?

更別說,這些年他們跟在皇帝陛下身後喝湯水,喝的盆滿缽滿。

是個讀過書的臣子都知道,在貞觀皇帝這位強勢皇帝的手下做臣子,一定要懂的‘本分’二字,誰能拿捏住這一點,誰就能過的極其滋瀾。

畢竟,貞觀皇帝對待功臣,向來足夠寬厚。而且,李君羨,徐世績等人,早已是一方封疆大吏,基本上該有的榮譽,他們一點也不少。若還是貪心不足,都不必李智雲說什麼,那些眼紅的御史,只怕會彈劾他們。

而除卻這些封賞,李智雲又任命薛禮和秦懷玉二人為折衝府都尉,這個職位,大抵屬於虛職,平時不用去上班,只掛個名,但若是隨軍出征就會立即成為統率數百人的郎將。

此外,皇帝宣佈,賜婚永寧公主與薛禮。

訊息傳出,滿朝震驚。

嗯,這要比謝叔方等人的封賞還要令他們感興趣。

怎麼說呢?

大抵在帝國臣子心中,對外征戰獲勝,封賞是肯定不缺的,唯一令他們好奇的無非是皇帝給功臣加封多少個虛銜,賞賜多少錢財,又或者是有沒有給貨牌什麼的。

這些,他們大抵經歷過,因此沒什麼可感興趣的。

但是皇帝賜婚的意義可截然不同,要知道,當今皇帝陛下,只有三位公主,每一個都是皇帝陛下的貼心小棉襖。每逢遇到喜事,皇帝總要賞賜這三個女兒,引得魏徵每次都要和皇帝打口水仗,更令的皇子們異常羨慕。

現在,皇帝居然要嫁公主了!

物以稀為貴,先帝的公主們不要錢的賜婚給功臣子弟,可當今陛下卻沒有這麼做,這就導致大臣們很好奇皇帝最後會將公主嫁給哪家的子弟。

原先他們以為,皇帝要和世家聯姻,或者是嫁公主給功臣子弟,沒想到最後卻是賜婚薛禮這個毛頭小子。

少部分人知道薛禮出身河東薛氏,算是世家,可薛禮那一支早就沒落了,基本屬於‘寒門’一類。

當然,另一部分人不乏惡意的揣測,皇帝並不喜歡永寧公主,因為她不是皇帝親生的,所以才會將她嫁給薛禮這個寒門子弟。

哪怕薛禮和薛收有點拐彎抹角的關係,可說到底,薛禮就是寒門子弟,不容質疑。

當然,有人惡意揣測,那就有人羨慕。

沒辦法,當今皇帝公主少,而且素來極為疼愛,誰家能尚一個公主,那好處可是多多的。

不提那些隱形利益,擺在明面上的就是機會!

比如朝廷這次幹掉高句麗新羅百濟,設道置州縣,若是能有公主的關係進宮走動一二,怎麼說也能混一個偏僻之地的小刺史歷練歷練,等將來機會成熟,未嘗不能調回中原富庶大州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