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可行。”李智雲點點頭。

等百濟和新羅先打起來,再對高句麗動手,這樣既能消耗百濟新羅實力,還能不必擔心新羅百濟暗中支援高句麗。

杜如晦道:“陛下,派人前往新羅百濟之時,不妨告訴新羅王,待我朝攻滅高句麗,必然援救新羅。”

反正就是騙!

大唐的目的是滅掉高句麗新羅百濟,首要戰略目標就是摧毀高句麗,取高句麗為跳板,盡掠新羅百濟。在此之前,騙新羅也沒什麼。何況新羅沒得選,它只能投靠大唐。

“嗯,可行。”李智雲點點頭,旋即吩咐道:“你們可回覆新羅使臣,倘若百濟再攻新羅,我朝必會有所動作。”

“是。”陳叔達答應。

緊跟著,李智雲又問:“動兵攻打高句麗,你們以為,多少兵馬合適?”

李靖道:“陛下,五萬足矣。”

“五萬?”李智雲擔心道:“會不會太少?”

“不會。”李靖搖頭道:“高句麗多山,大軍難以施展,取高句麗之重,在糧草,不在兵多。何況,我朝將士,身經百戰,五萬精銳大軍已是足夠。”

“臣也以為五萬足夠。”徐世績道:“若兵馬太多,糧草難以為繼,高句麗死守堅城,反而不利我們破敵。”

李智雲想了想,說道:“六萬吧。”

眾人並未反對。

事實上,皇帝如果說要動兵十萬,他們可能會反對。不是因為十萬太少,更不是因為十萬太多,而是因為擔心關隴人對皇帝的行動所有懷疑。

因為,當年隋煬帝就是動不動十萬二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大軍開赴高句麗。而其目的也不在破滅高句麗,而是想要藉機弄死軍中的關隴子弟。

未免觸及關隴人敏感神經,十萬以下的兵馬開赴過去,他們才不會覺得皇帝別有用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李靖知道,只要有火炮在,高句麗的堅城就不再是堅城。而當高句麗人發現無法以城池拒敵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正面開戰。

而正面戰場,則有唐騎在。

“朕以為,明年初,就能準備向幽州轉運糧草,只待百濟新羅開戰,我們便迅速行動,先破高句麗。”

“是!”

接下來,便是商議出兵路線,糧草調運等瑣事。這等事情,李智雲不知早已做過多少遍,因此和大臣們商議起來得心應手,不過一個時辰左右,便定下章程。

此外,考慮到高句麗等地多山,其城堅固,李智雲更準備將火炮也帶上,直接轟炸高句麗。

無論他此前思慮多少,真正的計劃其實很簡單。等百濟和新羅打起來,大唐先滅高句麗。而後,百濟新羅在損耗極大的情況下,要如何面對帝國兵馬呢?

那個時候,再思一舉摧毀百濟新羅,方能有機會一舉得手。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