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帝幸昆明池。

李智雲不是貪圖享樂的那種人,他來昆明池也是因為正好順路,因為自他掌權以來,每年的春耕,朝臣們都知道這位新君喜歡巡查春耕事宜。

這次,正好路過昆明池, 李智雲也就暫時在此下榻。

隨行的有房玄齡、魏徵等人。

“我聽說這昆明池原是前漢武帝所鑿,極深處,盡為灰墨,舉朝不解,後東方朔言;臣愚不足以知之。不知道,這池水下是否都是前人所言的灰墨。”魏徵若有所思的看著美麗的昆明池。

房玄齡道:“我倒是聽說, 後來有西域番僧來朝, 時人以東方朔舊言問之, 那番僧言;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

走在前面的李智雲聽見兩人對話哈哈大笑,笑得房玄齡和魏徵一頭問號。

房玄齡效忠李智雲時間不長,自是不會在私下裡隨意開口詢問。倒是魏徵,不解的詢問皇帝因何大笑。

李智雲不屑道:“天地至理,小小番僧豈能窺探。”

頓了頓,李智雲指著湖水,問眾臣,“爾等有誰見過大海?”

一名曾經跟隨裴世清出使倭國的鴻臚寺官員回答道:“臣曾遠赴倭國,見過大海。”

這名官員曾是前隋臣子,年紀不小,有五十餘歲。

李智雲點點頭, 接著問道:“朕問卿,若人立於岸上,目視海上行船遠來,是先見整艘大船, 還是先見船帆?”

那鴻臚寺官員苦思回憶, 言道:“是船帆。”

“不可能!”長安小學數學老師李淳風跳出來反駁。

那官員說道:“就是船帆, 此乃我親眼所見。”

“不可能!”李淳風臉色變得煞白,好像是三觀被毀滅了一樣。

李智雲揮手打斷,“不必爭論,耳聞不如目見,愛卿若是不信,不妨親自去東海觀察一二。”

李淳風立即道:“請陛下允臣前往東海!”

“可。”李智雲淡淡的答應。

隨著長安小學正常運轉,李淳風也教出幾個數學弟子。是故,暫時放李淳風離開,倒也不用擔心長安小學的數學課缺老師。

魏徵有些不懂,這麼點小事,值得如此小題大做麼。

房玄齡讀書萬卷,學思廣博,很快便想清楚其中關鍵。這一刻,他也有些坐立不安。

他忍不住問皇帝,“陛下,若是真的先見船帆,豈非天地不再是天地?”

啊?

隨行眾臣一楞。

李淳風神神叨叨的就算了,怎麼你房玄齡也變成神棍了。

李智雲道:“所以朕才說,天地至理, 番僧不知也。”

裝逼結束,李智雲也沒打算給他們解釋,而是轉身帶著內侍離去,留下一眾臣子議論紛紛。

他的目的說起來也很簡單,給他們普及點小知識,以免將來自己搞大動作的時候,這些人沒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