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年末算糧秣(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縣糧食計算時間,自然比不上整個天下,花費一個多時辰,韓瑗便計算的七七八八。
他發現,粟的收入佔比,雖然依舊在六成以上,但是朝廷推廣的麥和稻,兩種作物佔比也在快速上升。除此之外,每畝的糧食收成也都比以往要增長不少,平均下來,每畝增收了一石左右。最差的最貧瘠的下田,同樣也增收了二十餘斤。
這般成績,遠超之前豐陽的糧食收入。
“曲轅犁、土化肥。”他感慨道:“真是厲害,僅這兩樣東西竟讓百姓們多收了糧食。”
他還有沒說的,那便是朝廷送來的耕牛,無償提供給百姓使用的勞動力,同樣也是豐收的重要原因。畢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一頭牛使用的。
除此之外,還有朝廷在此處傳授的水車器械,百姓們藉助此物能夠更好的灌溉田畝。
縣丞道:“不僅如此,那土化肥還有肥田功效,地力並不會因為今年豐收便會下降。”
“是啊,這都是託陛下鴻福啊。”說到這裡,韓瑗微微一笑,接著道:“來年若有機會,當託刺史,為本縣弄來腳踏式木製脫粒機,此物能大大提高脫粒速度,目下已在關中普及。”
“如此甚好。”縣丞一笑。
緊跟著,韓瑗又問道:“縣倉可填滿了?”
“回縣令,只六成。”
“六成啊。”韓瑗點頭說道:“不著急,慢慢來便是。豐陽地狹民寡,我們不必心急。只要百姓們安居樂業,勤侍農桑,便是好事。”
“是。”眾人齊聲道。
便在此時,主簿走進大堂。
“縣令,那群豐山野僧又出沒了!”
“在哪兒?”韓瑗豁然起身,問道:“可抓住他們跟腳了?”
“在豐山西峰!”
“好,命孫縣尉立即帶人去抓捕他們!”
“是。”
主簿離開後,韓瑗對著眾人道:“陛下早已同意太史令傅公《請除釋教書》,凡我豐陽子民,若遇子弟從佛,必勒令其不得為之。”
“是。”
韓瑗原本對釋教觀感一般,但是自在地方治政以來,對百姓侍佛,尤其是百姓出家,非常反對。因為寺廟佔田畝,不事耕作,反而要靠著百姓養活,這不是在增加百姓負擔麼!
他不止一次想過,倘若一直這麼延續下去,寺廟佔田越來越多,豈不是要成地方一霸,魚肉百姓?
必須要嚴厲打擊!
豐陽縣尉得到命令,立即帶著人手循著路,摸清情況,然後將這股不事生產的野僧全部抓住,投放縣牢。
自皇帝同意傅奕所奏《請除釋教書》,地方寺廟早已被拆毀,僧眾也被遣返還俗。
眼下這種事情,自是不被韓瑗所容。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