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清高自傲,目空一切,博陵崔氏低調做人,發展前景良好。

相比較一直壓著自己一頭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子弟則十分的聰明。在大唐建立的時候,族中就派人來效忠大唐皇帝。

現在的宋州刺史崔民幹,原為前隋醴泉縣令,李淵率兵殺進關中之時,崔民乾果斷投誠,先是被任命為唐王府主簿,後來李淵登基為帝,崔民幹為黃門侍郎,兼任山東道安撫副使。

長安、崔府。

崔民幹此前一直在外為官,在長安沒有府邸,因此在這過年之際只能住在同族兄弟崔敦禮府上。

此番,與他們一起過年的還有民部度支郎中崔仁師。

三人坐在書房,擁裘圍爐,好不舒服。

“你們在長安真是好享受啊。”崔民幹喝了一口加糖的奶茶,只覺得通體舒坦無比。

崔仁師和崔敦禮對視一眼,發出輕笑。

“兄長可莫要這麼說,此番兄長回京述職,陛下多有稱讚,小弟可是羨慕的緊啊。”崔敦禮笑著說道。

崔民幹擺擺手,說道:“這麼些年了,李叔良都做了相國,沒什麼可羨慕的。”

想當年他也是先帝的近臣,可是如今才不過是個宋州刺史,和他一起他投降的那群人,而今都在中樞當大官,他真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可驕傲的。

“總有機會的。”崔仁師道:“陛下的為人,我不敢說自己一定能看透,但是也有一點了解。只要對陛下忠心,有能力,遲早可以越走越高。”

崔民乾點點頭,言道:“但願吧。”

緊跟著,他問道:“對了,清河崔氏如今怎麼樣?”

聞言,崔敦禮不屑道:“自視清高的狂妄之徒罷了。”

“這樣才好啊。”崔民幹道:“希望他們能一直清高下去。”

聞言,三人發出愉悅的笑聲。

在一片祥和熱鬧的氛圍之中,大唐告別貞觀四年,正式進入貞觀五年。

太極殿大朝會。

相國們總結貞觀四年得失,展望貞觀五年之未來,定下今年的發展大計,要各省、部、寺、道、州、縣,在今年務必要達到朝廷制定的工作成績標準。

隨後,傅奕上疏,要求僧道尼必須拜父母,皇帝允准。

說起來,傅奕也算是朝廷中的一號奇人,整天抓著和尚道士不撒口,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招惹傅奕的。

緊跟著,宗正少卿,荊王李孝恭走出列,拜道:“啟稟陛下,而今四夷藩長臣服,臣請陛下行封禪大禮,彰顯我朝之盛。”

吏部尚書魏徵出列反對道:“陛下,我朝休養生息不久,方從災害之泥潭中脫身,若行封禪,勞民傷財,臣以為極其不妥。”

李孝恭道:“可從簡。”

“如何從簡?”魏徵反問:“自古以來,帝王封禪,所耗錢財不可計數。若從簡,何以彰顯陛下之武功。陛下,臣以為,此時還不宜封禪。”

魏徵不否認皇帝的武功之盛,但是他覺得封禪耗費太多錢糧,根本不值得。有這個錢,還不如多照顧百姓。

武將們自然覺得封禪好,因此不少人支援李孝恭,而文臣們則極力反對。

吵了一會兒,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