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智雲看來,百姓不是誰贏跟誰,而是誰不讓他們活,他們就讓誰死。

誰讓他們吃一口飯,他們就跟誰。

可以說,漢人忍耐性極強。

可當他們不能忍受剝削的時候,那就是朝廷的滅頂之災。

華夏文明沁入每個百姓的骨髓,血脈,甚至是基因。哪怕是沒讀過書的老農,你若不給他飯吃,你看他敢不敢跟人造反。

想到這裡,他忽然感覺很慶幸。

因為漢人先輩是如此的偉大,用一句話,便讓子孫後輩受用無窮。

看看隔壁的三哥,你就知道老祖宗們的偉大。

若是沒有商君耕戰,陳勝大澤鄉驚天一吼,說不定貴族還真的會永遠都是貴族。

裴矩呵呵一笑,言道:“殿下說的極是。”

在唐朝,鞭屍隋煬帝是極其正確的言論。便是李淵在寫聖旨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鞭屍隋煬帝。

因為,隋煬帝被天下人所唾罵!

或許隋煬帝不是一個昏君,但他絕非是什麼明君。不要真的以為僅靠著世家就能掀翻隋朝,若不是百姓被隋煬帝整的要死要活,豈會到處起義造反。

很簡單的道理,百姓若是生活安泰,他們腦子壞了起義造反。世家之所以能扇動百姓起義,還不是因為隋煬帝壓榨的太狠,讓百姓不僅吃不飽,還面臨身死的危險。

鬼才願意造反!

漢人世代耕種,只要有一口飯吃,他們能忍人所不能忍。

可是隋煬帝一天到晚的折騰,讓百姓看不見活下去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世家只要輕輕鼓動一下,百姓自然就會揭竿而起。

你不給百姓吃飯,百姓就要你腦袋。

民以食為天,你以為是說著玩的?

縱觀歷朝歷代,百姓造反很少是因為其他原因,都是因為活不下去才造反。

是故,李智雲才會做出親自耕種的樣子。他就是要告訴百姓,唐室太子,重視農耕,絕不會彷效隋煬帝。

這也是李智云為什麼不願意現在就和突厥交惡的原因,他必須要安撫百姓,必須要讓百姓知道一個事實。

不是我不願意讓大家老實種田,而是突厥人不讓我們種田!

隨後,李智雲又巡查了幾個地方,在新豐亭邑休息。

“曲轅犁僅在關中推廣還不夠,巴蜀素來為產糧之地,今年一定要儘快讓巴蜀百姓也用上。”

裴矩問道:“殿下可有章程?”

李智雲一笑,看向一路上默默無聞的工部尚書武士彠。

“武尚書,你作為工部尚書,孤覺得,你去巴蜀推廣曲轅犁應當是最合適的,不知武尚書意下如何?”

聞言,武士彠心中哀嘆。

還是逃不掉,終於輪到自己了麼。

雖然李智雲是在問他的意見,但是他的意見重要嗎?

根本不重要!

作為唐室大臣,不聽監國太子的話,那你還想不想幹了?你丫吃誰家飯的?誰給你發工資的?

“臣遵命。”他躬身一禮。

這一天遲早還是要來的,作為聖人舊臣,他知道自己逃不掉。

“善。”李智雲笑著道:“孤任命你為益州道行臺右僕射,全權負責曲轅犁在益州推廣一事,還望卿多多用心。”

“是。”

武士彠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