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流湧動,藏在水底的轉輪和擋板在水流的衝擊下產生力量帶動水車旋轉。

咯吱咯吱!

響聲不絕!

一隻粗大的圓木,周圍包裹著一層鐵皮,藉助著水車旋轉帶動的力量,在圓木另一頭,即延申進入工坊裡面的那一頭,下方綁著大鐵錘,工匠在一旁操控軸轉。

當工匠卸力的時候,大鐵錘敲打的頻率就會降低,當工匠放開水力的時候,大鐵錘敲打的頻率就會提高。

在大鐵錘底下,放著一塊剛從高爐裡面熔鍊出來的雜鐵,經過大鐵錘一刻不停的鍛造,很快就祛除了雜質。

隨後,工匠們取出精鐵,放在模具裡面,繼續讓大鐵錘敲打。

“殿下,你讓我們用那種從太原運過來的石墨鍊鐵,實在太令屬下欽佩了。”宇文儒童一臉的崇拜,“那石墨溫度極高,而且燃燒時間長,非常適合用來鍊鐵。現在,一隻爐子每天能生產四百多斤的精鐵。”

瑪德,再說一遍,那是焦炭!

屁的煤炭,你家煤炭有那麼厲害啊!

唐朝以前就有利用煤炭鍊鐵的先例,只不過這個時代的人哪知道煤炭的精髓是焦炭呢。

他們更不知道焦炭還得從煤炭裡面乾餾得來。

李智雲有些憂桑,若不是他實在是抽不開身,他真不想用焦炭來鍊鐵,太特麼浪費。

這玩意應該用來鍊鋼才對!

灌鋼法已經誕生百餘年,堪稱最先進的鍊鋼法。但是對不起,李智雲有更先進的坩堝鍊鋼法。

可惜,沒時間搞坩堝耐溫材料和生產儀器!

目前,或者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繼續用灌鋼法。

就工坊這幫廢物活該他們窮死,讓他們吃透乾餾焦炭技術就足夠麻煩的,更別說超越灌鋼法的坩堝鍊鋼法。

“它叫焦炭,注意你的用詞。”

“是,焦炭。”宇文儒童從善如流。

李智雲又問:“乾餾焦炭的鍋爐你們打造了幾隻?”

要把煤炭變成焦炭,沒有鍋爐是不行的。為了把鍋爐搞出來,李智雲著實死了不少腦細胞。

若非有水力鍛造錘,李智雲都沒信心能夠打造出堅固的鍋爐。當初試驗的時候,炸鍋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

“十二隻。”

李智雲頷首,“不少了,接下來你放緩生產,多讓工匠熟悉鍋爐操作。太原那邊的煤炭供應跟不上你們煉的,現在你要多培養一些得心應手的工匠,將來擴大規模的時候,不至於人手不夠。”

“是,殿下。”

李智雲倒想徹底放開口子,瘋狂挖煤,鍊鐵,造水車。但問題是自己現在還不行,畢竟大權不在自己手中,還得小心一點。如同在太原老家挖煤一樣,不敢聲張,只能一點點弄過來。

“對了,乾餾煤炭剩下的煤灰和煤屑不要丟掉,挖個坑埋起來,將來有大用。”

“那有什麼用?”宇文儒童愕然。

呵呵,我會告訴你,煤灰煤屑,加石灰,粘土,水,木屑,能夠製造出蜂窩煤麼。

不是李智雲吹牛逼,他現在把渭河工坊交給朝廷研究,裡面任何一項技術都夠工部那群窮鬼研究十幾年。

他現在之所以不把東西拿出來,主要是擔心老李強取豪奪,等將來他大事篤定,自己掌控全域性,到時候朕即國家,誰敢假冒偽劣?誰敢不經同意就製造蜂窩煤?

小心斬首大刀伺候腦袋!

等將來大事篤定,挖煤乾餾焦炭,鍊鋼鍊鐵,剩下的煤灰煤屑製作蜂窩煤。

瑪德,一波肥好吧。

以後他要建造幾百座工坊,每日瘋狂鍊鋼,他不僅要批次生產板甲,等將來條件成熟,他還要鑄炮,打造鐵軌,搞蒸汽機,發明火車。

特麼乾死一切不服的陸地生物和海洋生物!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