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且慢。”杜如晦叫住他。

“怎麼了?”

“屬下建議大王寫兩封信,一封明信給段志玄和薛收,一封暗信給段志玄。”

說到這裡,李智雲似乎有些明白杜如晦的意思,他朝著後者招招手。

杜如晦來到他面前,李智雲讓他坐下。

“先喝點水。”

給杜如晦倒了一杯茶,看著他喝下。

李智雲問道:“你想借此事試探薛收?”

杜如晦點點頭,“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如果薛收配合段志玄行事,並且出謀劃策,這就證明他可以相信,而大王也能借這件事情,將他納為心腹。但凡,他稍有遲疑,大王便要找機會......放棄他。大王與臣所謀之事,關乎身家性命,決不能大意。”

“以這封信的情況來看,薛收是值得期待的。”杜如晦捏著信件,說道:“他讓段志玄不要衝動,不要拖延,實際上就是在給大王準備的機會。但這還不夠,還需要繼續觀察。正好,這次李瑗還是太子的人,這樣的試探機會,可不常有。”

“如果薛收心向太子,配合李瑗呢,到時候,我們的所有計劃豈不是會落空?”李智雲冷不丁的問。

杜如晦安慰道:“大王,這次的事情,以段志玄為主,他是大王的心腹,有他在軍中,薛收翻不出什麼花樣。同時,他也是用來觀察薛收一舉一動的最佳人選。”

聞言,李智雲沉默良久,方才感慨道:“吾得克明,如得張良蕭何。”

杜如晦臉頰一紅,有些汗顏。張良,蕭何,這等人傑,他可從未有過比肩的想法。

“大王過譽了。”

“本王沒有過譽,這次若不是你及時開導本王,本王險些誤入歧途,犯下大錯。”

李智雲不得不感慨,名臣就是名臣。這次的事情,如果沒有杜如晦為他出謀劃策,他會怎麼辦呢?

大機率會立馬返回長安,向李淵請纓出征朱粲,然後想辦法奪回兵權。

可現在呢,他隱藏幕後,控制一切,讓所有的事情水到渠成的發生。

順理成章的,重新拿回兵權。

甚至,還能得到更多。

隨後,李智雲寫了兩封信,交給李強,讓他快馬加鞭追上雲陽軍,親自交給段志玄。

一切塵埃落定,李智雲慢慢站起來。

“克明,你說太子這次奪我的兵權,是不是想要對付我?”

“屬下以為,太子多番拉攏大王,但大王卻始終不給太子回應,他心中有些意見。這次正好出現這樣的機會,他順水推舟的讓李瑗拿下雲陽軍,恐怕也是想增強東宮在軍方的力量,同時培養李瑗。以太子的眼光,自然清楚大王的潛力,只是他沒得選。”

“那此事之後,本王該如何對待太子呢?”李智雲走上前兩步,目光略帶憂愁的看著外面。

太子突然翻臉,這讓沒有準備的他措手不及。

難道,就此和太子翻臉嗎?

如此早的樹立敵人,可不明智。尤其,對方還是東宮太子。

杜如晦道:“大王不用擔心,依舊保持距離即可,不友,但也不敵。”

“若是如此,只怕他以為本王好欺負。”李智雲冷笑,“有一就有二,這次他若是失敗,下次肯定還會繼續這麼做。”

說完,李智雲有些懊悔道:“當時我就該找機會,向父皇請命出鎮一方,如此也能保住軍隊,斷不至於現在如此被動。”

聞言,杜如晦一咬牙,說道:“大王,屬下有一言,請大王靜聽。”

“你說。”

“屬下以為,大王不該離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