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還未到不可收拾(第1/2頁)
章節報錯
營帳內,主臣二人久久沒有說話。
最後,杜如晦分析道:“廬江王李瑗,素於太子相善。他此前雖然跟著大王前往山南道平叛,但並沒有立下什麼功勳,此番聖人讓李瑗統領雲陽軍,絕非是出自對李瑗的信任。在屬下看來,這其中,應該是太子在使力。”
“本王何嘗不知。”李智雲端起茶盞飲水,潤潤乾澀的喉嚨,“李瑗算什麼東西,將千人已是極限,何況萬人兵馬。若不是李建成在暗中助他,李......父皇又怎麼會注意他。克明啊,本王和你,都失算了。”
沒有稱呼哥哥,更沒有稱呼太子,而是極其無禮的稱呼儲君名諱。杜如晦明白,楚王已經盛怒在心。
“大王,冷靜。”
“冷靜?”李智雲一雙厲眸看向杜如晦,“克明,你可知道雲陽大營的兵馬,乃是追隨本王自晉陽起兵的嫡系!現在,他說拿走就拿走,視本王如草芥耶?”
杜如晦抿抿嘴唇,鄭重提醒,“大王欲效前漢劉長行事乎?”
前漢劉長,淮南厲王,前漢孝文帝異母弟,此子自幼養在呂后膝下,因此躲過殺身之禍。當盛年,力能抗鼎,武力強悍。他的母親趙姬因為審食其救援不力而死,是故劉長自幼心懷怨恨。
後來,漢孝文帝主政,劉長錘殺審食其。
沒錯,小年輕用錘子活活錘死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杜如晦說這個,是在提醒李智雲不要衝動。衝動會造成巨大,且不可挽回的失誤。
而且,不要把憤怒用錯了地方。
李建成並不欠你什麼,他今日奪你兵權,意料之中。正如審食其救不了趙姬一樣,他本就不欠趙姬什麼。劉長錘殺審食其,只能說他是無能狂怒。
因為真正害死趙姬的是呂后。
聽見杜如晦的警告,李智雲也漸漸冷靜下來。
“本王失態了。”
“屬下能理解大王的心情,不過,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智雲嘆道:“信中言明,大軍已隨李瑗前往商州,本王這個時候趕回去也遲了。”
“大王,你根本就不可以趕回去。”
“為什麼?”李智雲不解,“難道,讓本王眼睜睜看著雲陽軍被太子拿下嗎?”
杜如晦搖搖頭,“大王,雲陽軍不是太子的,而是聖人的。如果大王趕回長安,要求聖人換將,聖人會怎麼想?楚王迷戀兵權?楚王不願放權?還是楚王欲控制軍隊?又或者,楚王心懷不臣?”
一席話,令李智雲汗流浹背。
至如今,他才如冬月冷水撲面,徹底冷靜下來。一直以來,雲陽軍都受到他的轄制,加上又是晉陽起兵的嫡系,以及李淵的預設,李智雲從心底將這支兵馬當成他的私曲。
可是他忘了,這大唐做主的,乃是聖人。甚至他現在的榮耀地位,也是來自那個人。
“克明,我知錯了。”
聞言,杜如晦心中一鬆,“大王冷靜下來便好。”
李智雲調整心情,問道:“你方才說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是什麼意思?”
杜如晦分析道:“聖人讓李瑗率領雲陽大營的兵馬支援商州,這就說明商州出現了戰事。此前朝廷的主方向是支援秦王平定西涼李軌,齊王駐守幷州,淮安王駐防河北。長平王駐守商州,本來是打算進攻朱粲,但因為朱粲麾下聚集二十萬兵馬,因此改為暫守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