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棋子轉變棋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還有呢?”
杜如晦接著道:“太子一旦藉機進攻,成功使得竇威竇抗中的一人離開政事堂,事後卻發現殿下在這次事情中詭異的抽身,不覺得奇怪嗎?秦王那邊也是如此啊。”
李智雲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牽強,辯解道:“本王在他們眼中一向恪守本分,藉著無法破案一事,在惶恐之下請求父皇從輕處罰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不。”杜如晦搖搖頭,“殿下,你又錯了。”
“又錯了?”
“沒錯,請殿下細想,宗室大臣犯錯者不知凡幾,可最後又有幾人受罰呢?前有齊王,後有永安王、長平王。殿下不過是沒有查出軍械失竊的賊人,何至於害怕的直接請罪,這難道不令人奇怪嗎?”
李智雲腦門流汗,終於意識到自己想的過於天真。
李元吉又是兵敗又是欺辱宰相兒媳,可最後屁事沒有。他作為皇帝的兒子,不能破案,這點小事根本不算什麼。再說,在大臣們的眼中,就算最後無法破案,背大鍋的也是武士彠,他只是個工部侍郎,根本輪不到他來承擔主要責任。
他怕什麼?
如果他半途請罪,抽身事外,最後太子和秦王一定會懷疑他察覺到什麼,才會半途離場。
李淵那邊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會被懷疑。
李智雲深吸口氣,拱手道:“我確實錯了,多謝先生點醒。”
杜如晦一笑,說道:“殿下,其實你現在什麼都不用做,繼續追查案子便是,只要殿下不親手查出來弓弩藏在竇氏的莊園裡面,這件事情就和殿下沒有關係。”
李智雲點點頭,“你說得對,本王記住了。”
頓了頓,他又咬牙不甘道:“只不過,這次當一枚棋子,真是有夠憋屈的。”
雖然下棋的人是老李,但是這不代表李智雲願意心甘情願的做一枚被擺佈的棋子。
“在殿下不知道事情來龍去脈之前,殿下是一顆棋子,但是現在殿下不是了。”杜如晦繞有深意的說。
“何意?”
“殿下,這次聖人不惜親自下場,設計對付竇氏,這就表明竇威和竇抗,他日必有一人要離開政事堂,如此一來,政事堂可就缺少一位相國了。”
聞言,李智雲思緒飛速運轉。
“不論是竇威走還是竇抗走,下一位相國,父皇必然不會讓關隴出身的人進入政事堂。太子那邊,只怕會舊事重提,想辦法重新把李綱塞進政事堂。秦王吃此大虧,必然不會同意,一定會全力阻止太子的人進入政事堂。而父皇也不想看見太子這個時候壓過秦王,更不會讓秦王系的力量在政事堂得到補充。”
說到這裡,李智雲眸光一閃,“這是本王的機會!”
“不錯,正是大王的機會。”杜如晦分析道:“而今太子手中,適合推舉為相的人,無外乎一個李綱。秦王那邊,很可能是民部尚書竇璡。但是這倆人,陛下都不會同意。前者倒是有一點機會,可是後者乃是竇抗的親弟弟,陛下如何願意看見又一名竇氏之人入相。”
不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這次竇威和竇抗其中一人下馬,空缺出來的相國之位,老李心中肯定不願意交給太子或者秦王的人進入政事堂。
因為,陳叔達入相的事情就是前車之鑑。
當初老李趕走獨孤震,那是為了打擊關隴勢力,但是沒想到提拔的陳叔達居然是秦王的人,兜兜轉轉,陳叔達因為秦王,又和竇氏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簡直就是做了一件無用之事。
李智雲冷靜下來,仔細思考。
“太子的人和秦王的人,都無法入相,那麼最有可能入相的會是誰?”
現在,他知道事情的發展,可以名正言順的從棋子轉變成棋手,但是怎麼落子,有待商榷。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