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算沒有陳叔達的出現,李淵還是會對竇氏下手,因為竇威竇抗兩個人在政事堂為相,太過扎眼。

真正讓李智雲心中震驚的還是此事的謀劃,居然是從兩個月前就開始的,因為武士彠能在竇氏的糧庫裡面安插人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老李的隱忍心機,再度重新整理李智雲對他的看法。

杜如晦說道:“殿下,此事不一定是衝著竇威去的,也可能是竇抗,但不管怎麼說,竇氏這一次必要折損一個人。屬下說句大不敬的話,秦王軍功傍身,又在政事堂勢力強大,聖人必然難以容忍。他需要秦王來制衡太子,但何嘗不需要太子來平衡秦王。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太子的處境岌岌可危,政事堂只有一個劉文靜為其口舌,聖人是一定要改變這一切的。”

“拿下一位竇相國,既能打壓關隴,又能打壓秦王,再度平衡朝政,一舉兩得。”

李智雲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此事或許真是父皇在背後謀劃。但本王不明白,一旦最後事情完成,竇氏難道不會對父皇離心離德麼?”

“不會。”

“為什麼?”

“殿下忘了不成,這次大理寺卿鄭善果協同辦案,若是讓他知道竇氏私藏弓弩,你覺得東宮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嗎?”

聞言,李智雲瞬間全懂了。

這件事情,由老李完成進度條的百分之九十九,但是最後的百分之一,下殺手的那一刀,老李交給了太子。

一旦讓太子知道竇氏私藏弓弩,他或許會猜測事情不簡單,但是一定不會放棄趁機打壓竇氏的機會。

到時候,撲上去咬人的太子,得罪竇氏的還是太子。

至於老李,抽身事外,隔岸觀火。

得罪人的事情讓太子幹,他在背後收取勝利的果實。

好心計!

甚至,秦王和竇氏會懷疑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是太子的謀劃!

畢竟,他們和太子的關係差的不能再差。

想到這裡,李智雲想起來,歷史上老李就是不斷平衡太子和秦王的力量。發展到最後,演變成太子主政,秦王主軍。

現在,秦王勢力強大,又和關隴家族關係親厚,早已引起老李的忌憚。

打壓之舉,意料之中。

“如果最後查出來竇氏私藏弓弩,太子趁機諫言,拿下竇威或者竇抗。本王身為此案辦理官員之一,豈不是會被牽扯,甚至為秦王和竇氏所恨?”李智雲陰沉著臉。

他更擔心的,還是這次的事情一旦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他會被李世民認為是已經靠向太子。

他明明什麼都沒幹,卻被捲入這樣的風波之中。

憋屈!

杜如晦想了想,問道:“那殿下要怎麼做?”

“本王想立即抽身事外。”

“錯。”杜如晦搖頭。

“錯?”李智雲問道:“錯在何處?”

杜如晦分析道:“現在情況很明瞭,武士彠最後一定能破案,如果殿下在此時抽身事外,那事後聖人、太子、秦王他們會怎麼想?”

李智雲眯眼,拱手道:“請先生教我。”

“殿下切勿如此,為殿下分憂乃屬下本分。”杜如晦連忙回禮,而後分析道:“先從聖人開始說起吧,此事乃是聖人一手主導,殿下在聖人眼中是一顆棋子,按照聖人的規劃,殿下此次應當全程都是一個見證人,而不參與具體規劃,如果殿下在此時抽身事外,聖人會不會覺得殿下察覺到什麼呢?”

李智雲心中一緊,他現在在老李心目中就是一個政鬥白痴,一旦在這次事情中表現出異常,只怕會立即引起老李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