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

李淵呢,看看太子,再看看李智雲,心中瞭然。

不過他也沒有直接下定論,而是看向小棉襖裴寂,“裴相,你怎麼看?”

“臣以為,秦王和楚王所言甚有道理,臣附議。”

裴寂很果斷的贊同秦王和楚王,這不代表他和李世民關係好,他只是單純的不想看見裴矩去河西立功。

“臣附議。”竇威、竇抗、陳叔達三人同時拱手。

剩下的蕭瑀啥也沒說,保持沉默,沉默等同於棄權。

至於劉文靜,暫時他是不敢開口表決了,要是再跳來跳去,說不定又會被當靶子打。

舉薦李瑗的失敗,讓他暫時失去說話的機會。

少數壓倒多數,李淵決定了。

“那好,就封楊恭仁為涼州總管,河西安撫使,負責經略河西諸地。”

楊恭仁心頭一喜,不過仍舊保持著鎮定,起身一拜,“臣遵旨。”

李淵道:“恭仁啊,河西之地,朕就交給你了。”

“臣,定不負聖人厚望。”

對楊恭仁這個選擇,李淵還是很滿意的。因為他不是秦王的人,同樣也不是太子的人,而且因為身上的隋朝烙印,註定他只能緊跟自己的腳步。

老楊,闊以的。

大朝散去,群臣離開武德殿。

下臺階的時候,李智雲特地看了一眼裴寂和裴矩,這倆人很有意思。雖然一個姓,但卻不是一個心。

楊恭仁感謝秦王舉薦之情後,追上李智雲。

“楚王。”楊恭仁見禮。

“楊公不用多禮。”李智雲連忙還禮,隨後二人並行。

其實具體稱呼楊恭仁什麼玩意,李智雲也搞不懂,不過叫楊公肯定沒錯。

楊恭仁感激道:“此番多謝楚王為在下說項。”

雖然舉薦他的人是秦王和裴寂,但楊恭仁很清楚,他和秦王關係一般般,他和裴寂更沒有交集,他們不是要舉薦自己,他們只是不想讓太子舉薦裴矩成功。

是故,最值得他感謝的,還是侄女婿。

李智雲笑著說道:“楊公身具大才,就算智雲不說,父皇也一定能看見。”

能看見嗎?

楊恭仁覺得不會,他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清晰的,在朝中基本上沒有立功的機會。

“楚王抬舉之情,在下銘記。”

“楊公,你太生分了。”李智雲責怪道:“你若是這樣,王妃會怪罪我的。還有,本王是為國舉賢,不在乎別人說什麼親親疏疏,明公儘管放心。”

聞言,楊恭仁心裡默默感動,沒再客氣。

“殿下......”

“楊公若是不嫌棄,就叫我智雲吧,長輩們都是這麼稱呼的。”李智雲笑著打斷他。

楊恭仁點點頭,“智雲。”

接下來,李智雲自然和他聊了好一會兒,最後分手的時候,倆人互相約定,有時間一起吃個飯吹牛逼,加深感情。

當然,對外的說法,自然是王妃回孃家探親。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