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楠的小組有縣供銷社的王主任,棉麻公司的楊經理,商務局的趙局長,伏牛旅遊的馬經理。

“……今年我國仍然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作為政府就是要為企業保駕護航,給予政策的支援和經濟的保障,我們今天開會的目的就是討論保駕護航的問題。請大家發言。”

趙局長講話結束後,大家就激烈討論起來。

“我提個問題。咱們地方企業和私營企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實力弱,抗挫折的能力弱,經受不了風吹草動。除了政策的支援外,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抵抗風險?”楊經理說。

大家都靜了下來,看著趙局長。

趙局長笑了笑,說:“這個問題,讓太平洋保險公司的賈楠同志給大家講講。”

“各位領導好!”賈楠站起來和大家打招呼。

一時間,議論聲又起。

“保險公司能起點什麼作用?”

“他們懂得企業運作嗎?”

“趙局長這是什麼意思?”

賈楠看了看趙局長,趙局長示意賈楠大膽講。

“各位領導,說實在話,我沒有經過商,不懂得企業運作。但是我們國家有很多人懂,國家有很多的懂得經商、懂得企業運作的專家,正是這些頂尖的專家在政府的組織下,成立了銀行和保險公司,隨後又成立了他們的管理機構銀監會和保監會。”

一時大家都靜了下來。

“銀行的作用就是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援的,這點我想不用我說,我想大家肯東都和銀行有聯絡,也肯定知道它的作用。我就不說了。”

“那麼,保險公司是幹什麼的?就是給企業提供保障,降低經營風險的。然而,卻沒有受到重視。銀行和保險公司一個給你錢,讓你經營,一個保住你的錢讓你抵禦風險,可以繼續發展。這猶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好的企業家,考慮的不僅是能夠賺多少錢,還必須考慮如何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實力弱,抗挫折的能力弱,資金鍊斷裂的風險更大,因而更需要保障去規避風險。”

“我知道,這企業的經營者不是不懂得保障的需要,而是手裡只有這幾個錢,想讓這幾個錢都能產生效益,並且認為風險的機率很小。說句不客氣的話,這就是企業經營中的‘急功近利’和‘僥倖心理’。”

“打個比方。這和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得錯誤是一樣的。崇尚‘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忽略了戰局可能逆轉的可能性。”

“很多人對保險都有誤解。一個是;‘重機率輕效果。’認為風險發生的機率很低,沒想到風險發生的效果是毀滅性的。另一個是:認為‘平時’買保險就是消費,忽略了風險就發生在這所謂的‘平時’之中。”

大家不由得點頭。

接著賈楠給大家簡單講了《留下你過冬的糧食》中開發商的故事。

賈楠講結束了,大家靜靜地思考著,會場出現了少有的沉靜。

“啪!啪!啪!”兩分鐘後,趙局長鼓起了掌。

“啪啪啪!”大家都鼓起了掌。

“賈老師,有沒有家人購買的保險?”

“是呀,有好險種你介紹介紹?”

大家都要求賈楠介紹具體的保險險種。

介紹什麼呢?就介紹分紅險《鴻福年年》和少兒保險《寶寶安康》吧。

……

會議結束,賈楠經手辦理六份保險合同,為保險公司收取了十二萬多元保費。一舉達成了本期的保險推介任務,獲得了公司的旅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