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鄭明和王英來到望嵩阿雲家,三個人說起了往事。先說教育上的各種奇聞,那個教師體罰學生了,那個學校領導鬧矛盾了,那裡學生不好管了等等。

接著扯到了村幹部換屆選舉。

“你這些年不在家,咱村這幾次換屆風波也鬧得很大。”鄭明說。

“熱鬧著呢,你沒聽說?”王英問。

“沒有。”阿雲實話實說。

接著兩個人介紹起村裡換屆的情況。

“現在的幹部,群眾說,都是不幹正事的,集體的財產啊,資源啊都變成了個人的,老百姓們是怨聲載道,孫剛把村長打了一頓,結果在選舉中被選成了村長。”

“可孫剛後來,和老村長差不多,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又被張強打了一頓,可是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張強又選上了村長。”

“張強不是也被打了?”

“是呀!”

“楊青也是打了張強,才被選上村長的。”

“這村長就像打麻將一樣,輪流坐莊。他們把村集體的資源都瓜分淨了。河灘地、山坡地都被他們一角不值二分地私下承包了,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並且承包金還拖了好多年不交,這不是侵吞集體財產是啥?”

“老百姓不是沒有辦法嗎?只好藉著幾年一次的選舉,發洩怨氣。誰敢打那腐敗的村幹部,就選誰幹村長。”

“那也得選個好的人幹村長?”

“選誰呢?真正幹事的人都不屑村幹部這個工作,都不參加競選。”

“怪不得,群眾說村幹部是‘黃鼠狼生老鼠一窩不如一窩’呢。”

“是呀!”

“那鄉鎮的幹部,不知道啊?”

“那會不知道?!”

“可鄉鎮的幹部靠什麼過活啊?村裡就是他們的經濟來源。”

“不可能都是這樣吧?”

“我給你說說村裡的情況。”

“過去鄉鎮幹部下鄉,都是派飯制。就是安排到農戶家中吃飯,一家一家,輪著吃飯,這些下派幹部再按一頓飯四兩糧票一角錢付給農戶。”

“這不僅是吃飯的問題,更是幹群聯絡的一個途徑。所以幹部很瞭解群眾的心聲,群眾對這些幹部也都感到親切和尊敬。”

“改革開放以後,鄉鎮幹部到村裡,都是到村幹部家吃飯,或者村幹部安排他們到飯店吃飯,吃肉喝酒,漸漸地脫離了群眾。”

“我也聽一個在鄉里的一個同學說,下鄉到村裡之前的路上,就要商量進村後是去村長家還是去支書家?最後就看這個村誰當家,誰當家就去誰家。”

“所以,鄉村幹部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是捆綁在一起的。”

“現在群眾看到那些到村裡來的鄉鎮幹部,就像看到了來村裡討嘴吃的,遠遠的看著,一邊議論,一邊罵著。”

“鄉村幹部的這種情況,為什麼不向上面反映反映?”

“你向誰反映啊?你反映到縣裡,縣裡把事情再返到鄉里,甚至鄉里再返到村裡,然後尋你其它地方的差子,整你。群眾的話‘天塌砸大家’、‘剩口氣暖暖肚子吧’。”

“看來這個事要是長期發展下去,是要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的。”

“不是是啥?!”

“你聽說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吧?”

“聽說了,抖音上都傳瘋了。”

“這個事一出,好多地方都開始進行專項打黑除霸行動。你知道咱縣咋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