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聲中,阿雲的列印店開業了。

列印店在進出鄉政府必經之路的旁邊,來往人流量較大,因此推斷業務量應該也可以的。

列印店的面積,大約接近二十平方。規模不大,到簡單的列印、影印應該可以展開,更主要的是可以降低開支。

由於外出打工的人和家裡聯絡基本上都是透過固定電話聯絡,阿雲就在列印店門口內設定安裝了網路電話,開始了話吧業務。

列印店的工作人員,就是阿玲一個人,阿雲和小玲下班回來,也到店裡幫忙。由於剛開始,業務量不大,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降低開支了。

阿雲列印店開張,給來鄉里辦事的群眾多了一個選擇。過去都是去路對面那家規模較大的列印店去列印影印資料,後來就來阿雲這裡了,因為這裡價格便宜,服務態度也好。

今天下午列印東西,張萍買好飯就往列印店奔去,想著吃飯的同時,東西也可以在列印,時間完美利用,簡直超棒,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靠近列印店的大門,簡直爆炸了…

畢業季,學生們的模擬試卷,排著隊的從影印機裡翻滾出來…狹小的空間裡,人挨人,空氣比起屋外雨後初晴的新鮮空氣,簡直不堪回首。

張萍比較機智,早早的把列印的東西準備在一個資料夾裡,這樣,可以很快的列印出來,節省彼此的時間,但是,人太多,張萍的東西也太多,有十份,阿雲不停的點啊點,雙面列印變成了單面不說,十份混在了一起!

在之前,所有人的資料,會被整齊的定在一起,然而,這次張萍秉持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想法,拿起那一摞資料,一頁頁的歸類,最後,用了二十多分鐘,差不多,才整理了九份,天哪,到底少打了哪一份呢?

最後,二百五十八頁,問阿雲“是二十五點八,對不對?我給你轉賬。”

阿雲說:“不用給那麼多了,給二十三就行....”

文曲在裡面的椅子上,已經坐了好久。村裡準備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好些資料需要列印,看阿雲忙得不可開交,只好在這裡等了。

等鬧鬧嚷嚷的人們漸漸離去,列印店安靜了不少。

“雲哥,真忙啊!”文曲說。

“你整理啥資料?”

“這樣吧,我說著,你打著,咱兩個商量著整理。”

“好吧。”阿雲坐在電腦前,準備開始。

“這份資料是《望嵩村村史》,內容比較多。”文曲說著,取出了草稿。

《望嵩村簡史》

[概況]

望嵩村位於東經112°33′,北緯34°10′,地處中原腹地陽縣東大門望嵩鎮鎮區。四山環抱,汝水界南,成一開闊盆地,汝安路、臨木路、太澳高速穿村而過。村域東西長3.85公里,南北寬4.50公里,全村總面積17.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36.1畝,林地面積1240.7畝,工業佔地面積775.1畝,村莊佔地面積1550.9畝,道路佔地面積438.4畝,水域面積1848.7畝,園地8.1畝。全村26個村民組,總戶數1965戶,人口8340人。

縣域化肥廠、磷肥廠、水泥廠、岩棉廠等主要工業都集中於此。汝安路南延龍村沿線為村工業園區,臨木路沿線東西4公里為村商業區。

從《詩經·汝墳》及歷年出土的古墓葬文物並鄤氏幣考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先人(陸琿)戍蠻子遷此聚居。

考《二十五史》、《水經注》、《辭海》、《中國歷史地圖冊·秦·西漢·東漢司隸校尉部》佐證,東漢至隋朝,望嵩村一直叫廣城聚最是鼎盛,村北大虎嶺、三道嶺(古狼皋山、唐稱鳴皋山),橫亙東西,系漢後歷代朝廷狩獵遊玩的廣城苑,與上林苑齊名,東漢大文豪校書郎馬融寫文《廣城頌》,讚譽“金山石林,神泉側出”美景。村西雲夢、紫羅二山對峙,系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全國設“八關”之一,稱廣城關,文人墨客多有佳句。村域東起小寺村西至馬莊村有一條繁華的天寧街,雲集四方商賈,出土有碑,街中天寧寺遺址尚存。

因居古嚴莊之左,廣城關(紫羅口)外,南水北山,形似長廊,有守關看護嚴子陵墓之意,故據墓掘《大周故邵州邵陽縣令趙府君墓誌銘並序》之考,在唐“龍朔之初”,望嵩村曾一度又叫“衛嚴廊”。後值元末,因河南長達十七年的災荒,而荒無人煙,漸被解體。

依《陽縣地名故事》及望嵩《馬氏族家譜》印證,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將侍郎馬添自山西文水縣五渡溝移民“紫邏至左村”,半間房子開飯店,施恩移來鄉鄰,故更名望嵩,村落又漸漸形成。

因系魚米之鄉,明末清初人口迅速膨脹,同治初年始築“紫麓寨”,村圍寨壕深6米,牆底厚10米,頂寬2米,寨垛厚0.5米,寨牆總高15米,寨子直徑一華里。寨門樓成圓拱門洞,進深10米,高五米,鑲鐵大門,上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硬山式磚木結構門樓,東西門樓各鑲石匾,西門“瞻雲”,東門“望嵩”。民國十五年,又建南北大炮樓,均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上下兩層;四隅小炮樓,土木結構,面闊一間,上下兩層。村中街道複雜,素稱“七十二胡同”,民國十八年,雖然土匪橫行,卻不敢冒然進寨。

全村共有70個姓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