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九七八年村裡辦起了衛生室,馬邦賢擔任主治醫生。

他能用盡量少的藥物治療疾病,且療效顯著,得到了十里八鄉病人及家屬的好評。

有一次來就診的是一個年輕婦女,她在用縫紉機做衣服時,不小心把手指送入送布牙中,縫衣針穿指而過,由於她用力抽手,把針弄折了,鮮血直流,不知手指中是否有斷針。

馬邦賢打了一盆清水,把一個裝有小磁鐵的火柴盒放在水面上,讓傷者把手指伸進水裡移動。透過手指和火柴盒運動的速度不同,判斷出傷者手指中並無斷針,包紮好後,傷者十分高興。她和前來觀看的人都說:“馬醫生真是能人呀!”

馬邦賢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了一套用藥物治療輕度闌尾炎患者的方法(不用手術治療,這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還大大節約了手術費。

一九八五年,馬邦賢又多方籌錢購制了全鄉第一臺透視機,先後又開始了四大常規(血、便、痰、尿的化驗,以後又開展生化、肝功能五項指標的檢查等,當時他診所的醫療器械居全鄉第一。

他從醫幾十年,始終遵循的治病原則,能用土方治療就不用藥,能用藥物治療就不手術,花最少的錢來治病,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即使病人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我也用精神療法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幾十年來他徒步走街串巷,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不分寒暑、不分天氣好壞,哪裡有病人,就到哪裡去。真的是一心為病人,一切為病人。

他治癒了無數疑難雜症,得到了廣大村民的高度讚揚。

石匠高畫質山

高畫質山,一九二七年出生於汝州市寄料鎮,一九九一年卒於龍村。

他由於聰明好學,又有點文化,在解放後百廢待興的大建設時期,很受領導器重,在陽縣玉馬水庫建設中,被任命為水庫巷道(溢洪道部指揮長。由於指揮有方,深受領導好評。

由於經常受到表揚,在這個環境久了,漸漸地喜歡奉承誇獎,原則觀念漸漸淡漠。有人家裡炸個土埂,甚至想炸幾條魚吃,他都發給炸藥、雷管。時間長了,他也不清楚究竟發出去了多少。後來在危險品檢查中,被發現,由於解釋不清,最後以倒賣炸藥雷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考慮到他工作積極,又沒有家口,最後從輕判刑兩年。

在獄中期間,認識了石匠出身的王指導。親不親行親,兩人一見如故,王指導就傳授他石磨、油磨的製作、修整等技術,出獄後推薦他到西安石匠村找自己的師傅學習。

在西安學習後,他帶領一批石匠承攬了工程專案,石工技術更加精湛。兩三年後回到陽縣,在泰山廟、車村一帶打造石磨、石碾和其它石制工具,收學徒十多人。

有了團隊,他對石工技術要求更加嚴格,在督促徒弟們努力學習外,自己也非常鑽研,使自己的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石工是過去農村木匠、鐵匠、石匠三大匠作之一,影響深遠。石匠能夠打製旱磨、門墩、牛槽、基石的大有人在,而技術性的,如粉磨、油磨等的製作、鍛修的人有,但能夠搞清原理進行精準鍛修的人就少之又少,而高畫質山就是這樣的人。

什麼“芝麻堾破皮,黃豆磨成槳”?什麼“粉磨一盞燈、油磨一陣風”?什麼“高推低碰”?就是少有的技術了。

高坡做的一手好石活,石磨、石碾、豬牛槽、門蹬、石磙等,不論出了什麼毛病,經他的手一整理,問題馬上解決。特別是豆腐磨、油磨,他鍛出來的渣細,出的豆腐多。紫蘿口外,一直到下水磨,幾十裡的地面。一提到高石匠,沒有人不知道的。不光在這裡,他鍛磨在汝陽的山區幾個鄉:王坪、付店、十八盤等地也很有名望,當地人送綽號戲稱“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