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學年的接觸磨合,教師們也彼此熟悉了,對對方的能力、風格也有了基本的瞭解,但對學校進行拉郎配式分工的弊端也顯現起來。有的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各顧各”單科獨進,不顧其餘。即在一個班裡,有一科成績特別好,而別的學科被拉開了很遠的距離,學生被錯誤引導,也得這一個學科感興趣,而忽略了其它學科,班級由個人偏科發展成了班級偏科,榮光了一師一科,毀了一班一校的不良甚至是嚴重後果。

學校教務他們,為了提高成績,獎勤罰懶的措施,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了“班級偏科”的發展。

阿雲發現了這個問題,認識到了這一現象對人才培養的危害。毋容置疑,班級“強科”起因於這些骨幹教師,有對教材教法的深度理解,在教學上有方法,有點子,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單科前出,形成了“強科”,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對這些教師表揚加獎勵,結果,使這種現象更突出。

分析這種現象,由“強科”發展到“班級偏科”,起初藉助於單科教師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其後形成於對弱科教學時間的嚴重“擠佔”,才是差距愈加明顯,最終形成“班級偏科”。

一個學生偏科,毀了一個學生;一個班級偏科,會怎樣呢?想必大家明白。

我們所要的班級,應該是一個學生各科全面發展的班級,在平衡的前提下,整體上得到提高。學生不偏科,總分分數多,考學有望。班級不偏科,發展勢頭好,出成績,教學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我們給社會培養的是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高材生,而不是畸形發展的“高階補丁”。

鑑於此,阿雲決定在新學期的分工中改變方法,抑制教學中的“單幹”風氣,弘揚教學中的合作氛圍,要讓教師們認識到我們教書育人的核心是什麼?我們不是僅僅教好一個學科,而是培養出一個個全面發展的有用之人。除了搞好本科教學,更要搞好相互配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說完成了教學任務。

提高認識,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透過結構調整,使之有利於形成合力。招聘和分工就是第一個環節。

確定了思路,阿雲分別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會議,班主任會議,教職工會議,學習教育法,談想法,探討做法幹法。

一番緊鑼密鼓之後,新學期招聘工作開始了。

首先發布了第一號招聘公告,要求在三天時間了完成。

《望嵩二中19992000學年度教師招聘公告(第1號)》

經過徵求群眾意見並報主管領導批准,決定:

聘請鄭明同志為教務主任,全面負責學校的教學、教改、教研和教師考績工作,負責教師招聘的組織工作;

聘請段軍同志為總務主任,全面負責學校的後勤工作,做好校產的供應和管理工作,做好財物的安全保護工作;

聘請王英同志為政教主任,全面負責學校的紀律、衛生、宣傳、活動、校貌的整治和偶發事件的處理等工作。

聘請李躍同志、周杰同志、安青同志分別為三甲、三乙、三丙班的班主任。

責成上列同志在全校範圍內,透過協商聘請具體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

特此公告。

望嵩二中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依據第一批招聘結果,學校釋出了第二號招聘公告,對第一次招聘結果予以確認。

《望嵩二中19992000學年度教師招聘公告(第2號)》

經校委會研究、同意初三班主任同教師的如下協商招聘結果:

學科 三甲班 三乙班 三丙班

語文 李躍 胡帥 安青

數學 李振 周杰 劉政

英語 田茹 趙琴 趙琴

物理 宋潔 宋潔 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