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華東各地的使者陸續返回。八十一黎的直系酋長同意安臨淵的號召;有九位酋長在猶豫中,態度不明確;八百一十位酋長不同意。

“81對810”

安臨淵準備討伐810位酋長。

“我位居典客,若不能履行職責,將愧對皇帝,也違揹我對天發下的誓言。蚩尤追求的是平天下之義。我為義而付諸行動乃是俠。”

安臨淵與81位酋長結盟,與810位酋長對戰。

華東諸酋長大的領數千人,小的領數百人,總數百萬之眾。

安臨淵向皇帝請求允許在雲天城徵兵。獲得皇帝准許後,安臨淵新招1萬小五行陣隊員在雲天城駐守訓練,調集第一批1千小五行陣隊員組成討伐大軍,前來東夷匯合。

安臨淵召集81位酋長和50位大隊長及以上職位的五行陣隊員在行軍大帳中商議討伐對策。

“東夷各酋極其善戰,與華族爭鬥數千年,勢均力敵,互有勝負。所爭只為大義。如今大義已在典客大人一方,810酋不從典客之令,實為儲存自己一已之特權。”

“若東夷諸酋皆重歸華族,則810酋長特權地位不保,領地亦將失去。隨後領民亦將全成華族,東夷酋長將一無所有。”

81位九黎嫡傳酋長共同分析出810位酋長不從的原因。

“存私利而不服從大義,甘於落後,坐井觀天。”

安臨淵深知降伏810位酋長不易:

“我們從軍事上來分析,如何才能收服諸酋?”

“從地利來分析,東夷諸酋之地可分為平原和山區兩大區域。平原地區無險可守,所築土城不能擋住持久圍攻。”

“山區諸酋,築城堅固。但是缺少農田,屯糧不能持久。”

“根據兩大地理條件,可以出兩種平定東夷諸酋的策略。”

安臨淵很感興趣,心想,果然黎族才深知東夷諸酋利害關係:

“願洗耳恭聽平定策略。”

九黎嫡系酋長繼續分析:

“先集中大軍攻擊平原地區諸酋,攻佔所築土城後拆毀,並將收服部眾遷往他處。”

“東夷諸酋必然退往山區抱團堅守。山區堅城不可強攻。以圍困為主。山區堅城內所儲藏的糧食必定有限。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堅城必破!”

安臨淵聽了,讚歎不已。下令全軍開拔東夷平原,與平原地區的東夷諸酋開戰。

東夷平原地區分成北、南、東3大集團。安臨淵最先攻擊的是東夷北平原集團。北平原東夷諸酋組建起聯軍,起兵數萬,皆披鐵甲,執青銅戈矛。

平原對戰,安臨淵擺出五行陣。

“石牆壁壘”兩軍陣前瞬間起了一道道石牆。

“長矛雨”數千長矛從石牆上拋下,將前排東夷諸酋北平原聯軍釘死在石牆之下。

東夷諸酋拿出了共工留下的寶物,釋放:“洪水滔天”

只見一排排巨浪拍擊而來。巨浪拍在石牆上,瞬間將石牆衝擊得無影無蹤。

“共工神的大神通!”安臨淵也是沒辦法抗衡。

安臨淵穩住陣腳,在“洪水滔天”大神通間隙期間發起反擊。

“竹葉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