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

當然要謹慎了。

在場各國代表直勾勾看向英國人薛錫爾,只有這傢伙有所動作,他們才好看對方如何表態,決定自己是否舉手。

國聯行政院閉門會議剛結束,歐美各國的報紙就好像聞到血腥的鯊魚,各路記者瘋了一樣衝向剛走出萬國宮的代表們。

不久之後,首先是英法兩國報紙,竟然發行號外,對國聯這次伸張正義的決定,大加讚揚。

彷彿盯著英、法作為風向標,一夜之間,整個歐洲的報紙都在刊登這則新聞:

國聯透過決議,派出法學專家,前往遠東調查“中村事件”真偽!

由於地域和時差的關係,美國報紙的反應要落後於歐洲。

但是,比起有些溫吞水,只對國聯決議進行報道的歐洲報紙,美國報紙的標題更加激進,因為,他們手裡有一則猛料:

《紐約時報》,《中國特使邀請美國代表,參與國聯調查團》;

《華盛頓郵報》,《來自中國的善意:羅斯福總統植下的友誼之樹,終於開花結果》;

《洛杉磯時報》,《中國邀請美國加入國聯調查團,美國是否要介入世界事務》;

《華爾街日報》,《美國介入世界事務,中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資本目的地?》。

實際上,在表決透過後,當王佳楨提出,邀請美國一齊加入調查團時,英國代表薛錫爾是非常反感的。

就是在座的美國代表,也是抗拒大於驚訝。

此時的美國深陷經濟危機,國內愈發高漲的呼聲,是要當局專注國內事務,對外奉行“孤立主義”,也就是不參與國際事務。

但中國東北例外,美國在東北有特殊利益,有自己的投資,對於東北的安危,美國人一向很關注。

因此,薛錫爾的猶疑,與美國代表的猶豫,令王佳楨的提議暫時拖延下來。但王佳楨並不氣餒,他緊接著提出另一項建議:

邀請赤俄加入調查團!

這下,國聯會議更驚訝了,就在幾年前,中國東北當局,還曾與赤俄爆發激烈軍事衝突,此時竟然摒棄前嫌,要走到一起了麼?

當各國代表紛紛扭頭,看向觀察員席位時,只見到赤俄代表一臉的懵逼!

但與美國不同,隨著赤俄當局越來越穩固,開始有意參與國際事務,因而國聯和赤俄雙方就在有意識的接近,畢竟,無論英、法、德、意,都無法無視掉歐洲東部那個疆域世界第一的國家。

對中國的提議,薛錫爾頗有些心動,若是能借助這次調查團,向赤俄釋放更多的善意,想必,赤俄申請加入國聯的時間,也將會被大大縮短吧。

赤俄代表首先對王佳楨表示感謝,畢竟這是一個餡餅落在頭上,隨後,他有所保留的表示,要去向國內請示一下。赤俄代表言語中透露出那抹心動,誰都不會看錯。

歐美新聞界陷入狂歡,傳到日本,就是一場巨大的政治地震了!

無論外務省還是軍部,誰都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此時,關注他們的視線又多了兩條:

首相官邸,以及皇宮!

暈死了,昨晚狀態不好,沒碼字,暈乎乎都去睡了,直到現在才想起來沒更新,補上補上,今晚更新照常!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