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出面解釋助力此次出使任務:“相國大夫,我正是楚太子熊槐,剛剛相國顧慮的是,我們可以理解,我昨為楚國太子可以向魏王做出承諾”

屈原也順著熊槐和屈易的想法說下去:“相國大人,在下屈原,太子所說的其實不僅僅只是承諾,如今秦國經過變法後軍隊力量如日中天,而秦國東出必會把魏國作為突破口,可以從這麼多年秦魏交戰中看出,而且秦魏交戰後齊國乘人之危奪取魏國桂陵,馬陵由此可以看出齊國小人行徑,如果任由齊國被尊為霸主也不能保證以後魏國會得到他的援助”

惠施也不能做出承諾,只說會和王上商議此事。

隨後在幾人的唇舌對弈中你一言我一語的聊了很久。

末了屈易幾人送惠施離開驛館,幾人走在街上,又遇到了莊子,惠施便邀請既然覲見完魏王之後可以去濠梁一聚,隨後想屈原等人介紹著:“這位就是我的好友,也是楚國的賢士,莊周”

屈原聞言瞬時驚喜,聽聞數年前楚王派人來邀請莊子入蘭臺結果被拒,如今看到莊子本人了

第二日驛館等來了王上的宣召傳令出使進宮。

暗色的宮殿裡,魏王端坐正中間。見屈易手持旌節走來,身後跟隨三人。

“楚使拜見魏王”屈易的聲音不卑不亢,也透露著威嚴。

魏王抬手示意免禮:“楚使遠道而來,魏國歡迎之致,賢卿來意寡人已有耳聞”

這倒令屈易,熊槐,屈原,靳尚有些意外。

很快屈易又恢復了平靜“既如此,那麼魏王可有意相助楚國,透過此事也算是與楚國達成友好關係,日後若有需要,臣下也必定說服楚王相助一二”

魏王含糊而過:“賢卿之意與魏國甚好,寡人無甚表示,賜予韓魏最高技師所打造的強弓兩把,此弓也是我魏武卒所用兵器,贈予楚王和楚太子,以魏國誠意示誠意”

(韓人造弓的技術當時屬列國最好,有“天下強弓皆出韓”之說,魏國鐵甲步兵、稱雄七國,魏國擅長鑄劍術常見的常見的有刻劃、鏤空、焊接、鎏金、鑲嵌、金銀錯等工藝技術接近現代,齊國的陶瓷,楚國的漆器,樂器編鐘……)

屈易聞言拜謝魏王看向熊槐。

熊槐心領神會,代表楚威王與魏王交流著兩國日後的關係。

魏王聞言心花怒放。

可能是魏國實在被齊,秦打得太慘,也可能是魏惠王為了復仇已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對待楚國也很客氣,不立刻斷絕與齊的關係,但也不拒絕楚國的友好。

從魏庭出來的屈易屈原,熊槐,靳尚稍微趕到輕鬆,然而此時屈易的神經還是很緊張的,因為魏王的含糊其詞。

屈原注意到父親的表情,其實屈原也知曉此次覲見魏王並未承諾什麼,也沒有表示齊楚交戰魏國的態度……

按照日子計算楚國大軍應該再有五六日便會到達齊楚邊境。

既然日前惠施相約,他們也不會拂了魏相好意。

( 有感於惠施聯齊、楚抗秦策略的失敗,魏惠王不得不採用秦相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張儀為相。而張儀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即其連橫策略。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齊、楚、燕、趙、韓五國支援下,逐張儀,致用倡導合縱的公孫衍為相。魏惠王對外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過多,此後國勢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