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還是有人提出了質疑:“王上,我們先前親齊,並且使用相國的計謀,如今坐山觀虎鬥恐兩頭都得罪,若是秦國來犯,我們既得不到齊國的救助,也得不到楚國的支援,這當如何才好呢”

聽後朝上眾臣也開始動搖,這齊楚交戰,魏國必定要選定要依附的一方。

此時還身居魏國犀首:“我們為什麼不表面與齊結交,而背地裡也要拉攏楚國?二國相王王,齊、楚大戰一觸即發。如果楚國勝,齊國敗,我們可以乘機收回被齊國奪走的國土;如果齊國勝利,那麼此番楚國打著太子的幌子讓我們罷免太子,我們也算是為太子出了惡氣,報了仇”

惠施繼續說服魏王按兵不動隔岸觀火:“齊威王的自吹自擂,王上也只唯唯稱是。這樣使得齊威王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各國皆有不滿,必不會援助於齊國,說不定等戰後還能收回失地”

(而其他國家的反應也確實不那麼好看。秦國沒有理會齊、魏這兩個小國單方面沒有實力的互尊為王,自己都沒有去參加,這算哪門子“諸侯相王”?周天子表示都是反賊,對別過的稱王更加沒有實力和興趣趙國表示太肉麻,沒眼看。)

魏王思考猶豫片刻,既然已經親近了齊國,那麼斷不可和他們撕破臉。

惠施也想到了這一點:“不如這樣,齊楚先打我們根據戰況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齊威王表示贊成:“善”

於是開始下令:“相國先去接見楚使,一日後寡人召見楚使。”

惠施回應:“臣領命”

說來也是巧的很,惠施出宮回府收拾了一番準備去往驛館,恰巧遇見莊子,很是驚喜二人一番敘舊。

聊的正歡卻又不得不先完成王上交代的事情。惠施和莊子又是一陣寒暄過後匆匆告別,相約過幾日再好好敘舊。

而身在魏國使者驛館等候魏王宣見,這日屈易一行人在

惠施受魏王之令先行到驛館接待。

驛館內屈易一行人被好吃好喝招待著,等待著魏王召見。召令沒等來,到時等來了魏國的相國大人。

驛館的寺人行禮:“相國大人”

(惠施任魏相,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莊子的至交好友。戰國時期六國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惠施沒有回應徑自的進入館內,館內的小撕看到惠施也紛紛行禮。

這時屈易,熊槐,屈原,靳尚聞聲皆看向門口,來人一身布衣儒士打扮,不怒自威,聽到小撕的彙報便已經知曉來人身份,屈易等人也都起身表示禮貌問候。

屈易惠施相互作揖行禮。

屈易:“這位就是惠子吧,久仰大名”

惠施緩和氛圍:“屈大夫客氣了,我是奉王上命前來為諸位楚國使者接風洗塵,不出兩日王上便會召見諸位。”

聽到惠施帶來了好的訊息,屈原幾人突然鬆了口氣,起初還覺得會不會被晾很久,王上再召見,會不會齊國先一步來就捷足先登了。

屈易也不兜圈子直入主題:“想來惠子也知道我們的來意,此次齊楚交戰已成定局,如今魏國決定了齊楚兩國的勝負,況且魏國夾在齊秦之間未有定數,如果楚國能相助一二,那麼魏國就不必再對齊國俯首稱臣,也不會再畏懼秦國,惠子意下如何”

惠施含糊過:“屈大夫代表著楚國的好意我們甚是欣慰,若這一戰魏國可以保持中立,楚國強大了,如何能保全魏國,在魏國面對秦國進攻或齊國進攻時楚國能及時趕來援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