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尋覓千年 第七十三章 親查民風(第2/2頁)
章節報錯
飲馬結束二人屈原環顧了一下四周,看來穿過前面那片林子就到了離郢都最近的權縣,一農夫早起打柴歸來,歌聲洪亮“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這一句倒也吸引了屈原的注意。
屈原為熊槐介紹著他過去採風的收穫。
熊槐滿臉的求知慾。
屈原見熊槐如此表現,也開始回憶著自己“楚國南郢之地……楊歌,郢中田歌也。其別為三聲子、五聲子、曰樵聲,通謂之楊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數。”
荊楚田歌非常豐富,有薅草歌、打麥歌、車水歌(車水鑼鼓)、載秧歌、扯草歌等等。每種歌在各地又有多種不同的曲牌和演唱形式。權縣的秧田鑼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專業歌師傅在田邊演唱,用鑼鼓伴奏,另一種由勞動者自唱自樂,無鑼鼓伴奏。又如天門、沔陽的《薅草歌》由主腔和號子組合而成,一領眾和。領唱者主腔(高腔、悲腔、打鑼鼓),眾人接唱號子(陰陽火、拗驢子過橋等)
江陵民歌五大調即喇叭調、夥計調、嘚調、叮噹調、啊吙調,樂曲聲調高亢,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地方特色濃郁,在全國廣為流傳。
正說話間,屈原講的眉飛色舞,熊槐聽得也很認真,不知不覺二人已經來到了權縣。
街上有一隊接親隊伍,伴隨著人群慶祝的歌聲而行,歌聲唱著:
“郎在高山薅粟苗,
姐在家中把火燒,
磨子推,
籮篩搖,
冷水調,
豬油包,
鍋裡焰,
灶裡燒,
腳踏門檻手叉腰,
口裡喊,
手又招,
喊我的情哥回來吃火燒,
看我的火燒泡不泡。”
在這類民歌中,既有反映小女婿的風俗給婦女帶來痛苦的,也有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
緊接著響起了又一首民歌:
“桃花謝噠麥兒黃,
男人沒能女人長,
搭起板凳親個嘴,
一聲媳婦一聲娘,
我幾時長得你這麼大......
送親隊伍浩浩蕩蕩,追在隊伍裡的一老婦人說這是縣裡的一大戶接親,據說這姑娘是要嫁到郢都城中,所以縣裡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來了。
屈原熊槐二人跟隨著隊伍一起走著,隊伍在酒樓歇下,走了半天的路程是該歇息下看看下午去哪。
。
( “郢人善歌”聞名於世。據載,約在“唐虞之世”就產生“楚歌”的雛形了,相傳帝舜南遊時彈五絃之琴,以歌“南風”。時至今天,民歌在荊楚大地廣為傳唱,種類繁多,有田歌、號子、山歌、情歌、燈歌、風俗歌等數十種,內容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