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多吉介紹,縣裡大大小小的酒莊不少,你可以給我介紹一些大致情況嗎?”蘇青黛問。

“大酒莊你們也都知道,要麼有國企投資,要麼外企投資……餘下的酒莊多是像我這個莊子一樣,小打小鬧的。”

“我相信沒人會不願意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困難嗎?目前我看到的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交通運輸。”

旺次點頭,“是這樣的,我們只能貨車拉到麗江,再從麗江走鐵路出去。”

蘇青黛雖然生活在內陸地區,但她是真的沒想到還有州市沒有通鐵路,沒錯,不是沒通高鐵動車,是連鐵路都沒通。

“而且上來的路你也看了,大一些的貨車也不好上來。”

這是個問題,她之前做葡萄酒進口就知道,運輸費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酒之所以貴,完全是層層加價下來的結果。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工藝,為什麼大酒莊能賣好價錢,人家的酒確實好,人家有專業的裝置,有專業的人,更有豐富的經驗。”

說著旺次拿了兩瓶酒出來開給蘇青黛,“來,嚐嚐,這是前年的酒,今年可以上市了。”

酒的清澈度不太夠,靜看還是有雜質,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少名酒也都是有沉澱物的。

蘇青黛覺得一款好酒應該是能品出當地風味的,彷彿能感受到葡萄生長當年的風和雨,能感受到釀造時候攪拌的力度,能感受到調酒師調配時數種酒撞擊的力度……

可這裡的酒,剛剛喝下去的酒,蘇青黛什麼都沒感受到,這麼說也不對,蘇青黛只感受到了教科書的配方和比例,感受到了波爾多釀造法和照抄硬搬。

旺次期待地問蘇青黛:“怎麼樣怎麼樣?這兩款酒怎麼樣?”

蘇青黛能說按照她的標準,這或許只能稱為勉強能入口的酒?

實際上單寧很厚重,但是毫無結構感。就像是一棟房子,建造的原材料一點都不缺,但是毫無章法,只是隨意地堆在一起,再好的原材料,也只是一堆原材料。

甚至還因為單寧過於厚重而有些微微地苦澀,香氣和風味被掩蓋了大半。

蘇青黛又咋摸了一口,“單寧很豐富,但是甜度和酸度有點失衡,酒很不錯,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旺次滿不在乎地說:“我們迪慶人喝酒要什麼甜度,杯大杯小一口悶。”

蘇青黛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聲音,這大概就是他們的民族脾氣吧,加上氣候原因,本地人應該比較喜歡度數高一點的酒。

可是葡萄酒和白酒不一樣。

香格里拉的葡萄酒和香格里拉的青稞酒也不一樣。

30 不騙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