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頻頻鬧災害,光是賑濟災民就讓大唐的國庫捉襟見肘了。

根本談不上什麼發展。

所以,發展遠洋艦隊的事情還是需要進行下去的。

自從上次將船艦圖紙交給李世民以後,便沒了動靜。

林休曾託長孫無忌去詢問過情況。

可長孫無忌卻道:“眼下大唐局勢未穩,陛下憂心紅蓮教之時,卻是派不出來人手前去遠洋。”

事實上,大唐所缺少的何止是人手吶!

首先,造船需要的圖紙是有了。

可造船卻是一項大工程。

而要造出能夠跨洋航行的大船更是難上加難。

除了需要耗費海量的木材之外,大量的人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況且大唐的匠人們根本就沒有造船經驗,雖然也小打小鬧造過一些漁船。

但是那些經驗根本就不能在製造遠洋航船上發揮作用。

相較之下,木材的事情倒是還有些眉頭。

大唐自然不會缺少那種天然木林。

其中也有不少上了年份適合用來造船的木材。

不過砍伐需要大量的人手,運輸更是困難重重。

這般木材,重量很是驚人,要想將之運輸到沿海造船工坊,必然是要耗費無數物力財力的。

而這木材又不能隨意截斷分開運輸,畢竟特殊的部件需要特殊的木材,對於尺寸、材質以及重量都有嚴格的要求。

一旦鋸斷,這木材便廢了!

如此一來,也就只能透過水運進行了。

以水流運輸,能夠節省不少成本。

之前所提到的人手不足,不僅僅是造船的人手不足。

即便是船成功造出來了,要遠洋,也需要船長、水手、大副等人員操作維持輪船的執行。

但是眼下大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船,更別說是有經驗的船員了。

這些都需要從零開始培養。

李世民自然是知道航海能夠為大唐帶來額外的收入。

但眼下實在是沒有餘力去發展了。

既然李世民沒有這個餘力,那麼林休便打算自己搞。

當初的幾名弟子,薛孝去了高句麗,目前還沒有訊息傳來。

周同正同神醫孫思邈一起研製傷藥,目前進展尚可。

而前往江南的馬蒼則是在牛進達的幫助之下,順利完成了課業,在江南找到了合適的水稻母種,並且進行培育。

雖然後續也需要大量的精力進行照顧,但是也有不那麼農忙的時候。

而江南又位於長江沿岸,木材運輸也較為方便。

林休便想著讓馬蒼先行嘗試造船。

至於木材的來源,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也不難解決。

南蠻一代存在著不少茂密的林子。

自從秦皇將之劃入華夏的版圖以來,一直都沒有什麼存在感。

因為南蠻之地,沼氣橫生,毒蟲遍佈,常人根本不願意踏入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