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三個選擇(第2/2頁)
章節報錯
“欽宗未立寸功而喪失祖宗的基業,他又有何面目為帝。”這是孫權的說法。
但是嶽銀瓶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她認為欽宗是皇帝,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是一個合法的皇帝,在百信的心中都是這樣認定的,甚至她小時候接受的教育之中就有迎回二聖的說法。
但現在歸來的皇帝突然一下子變成了王,而且是被現在的陛下所封,她就有點接受不了。
她認為陛下還是那樣的英明,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卻頗有手足相殘,迫害自己兄長的嫌疑存在。
嶽銀瓶的話語非常的委婉,但是作為一個老政治家的孫權卻將她話語中的意思明白了一清二楚。
這代表著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可能民意上很大一部分都不支援封趙桓為王。
如果說岳銀瓶代表著是民,那麼虞允文代表著就是臣了。
雖然說秦檜才是群臣的代表,但是孫權以自己對秦檜的瞭解,只要他做出的決定不涉及秦檜的核心利益,那麼在秦檜的口中永遠就是好好好,陛下說的對,不會有第二種可能性。
所以他要找一個即會說真話,又有才華的人,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虞允文。
“陛下,我認為此舉不妥。”虞允文也反對孫權的做法。
“陛下你登基於大宋危難之際,以自己一己之力幾乎重造大宋,如漢光武在世。”虞允文說道,“但是陛下你如果廢先帝而封王,你致於趙家的列祖列宗於何處。”
虞允文說的很隱晦,但是孫權也明白了他的想法,那就是趙構得未太不正了,那時候二帝沒死,雖然北狩,但是二帝還是存在的,那時候他登基只能算權宜之計。
他登基的依據就是他是徽宗的兒子,欽宗的弟弟。
現在給欽宗封王,他就否認了欽宗的合法性,順便也否認的整個大宋歷代皇帝的合法性,如果他繼承的不是大宋,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這個問題並不大,但是他繼承的是大宋。
他否認了欽宗就是否認了自己,將自己放在了一個篡位者的位置上。
“陛下,天下的正統可是在大宋,如果您的正統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和金人又有什麼區別。”虞允文用這樣的一句話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他的話語也讓孫權徹底清醒了,過去他的一些經驗或許有些用不上,畢竟大宋自有國情在此。
至於趙構dna中的喜悅,那真的是單純的權力慾作祟罷了。弄掉了一個對於他皇位有威脅的人物,自然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秦檜的計劃孫權都不打算採用,因為這些計劃要麼放棄了法理,要麼放棄了權力,缺少成年人的選擇。
“趙桓真是可憐,需要別人替他做出選擇。”孫權心中默默的替趙桓默哀了起來。
“別人的選擇?”突然之間孫權的心中有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