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不僅秦檜請了兵馬保護使者的安全,更有無數的人前去拜訪金人的使者。

這是一條路,雖然說這些人之中有不少人想著的是和金人血戰到底,但是有時候多一條路就多一個選擇,和金人血戰到底和認識一個朋友有什麼衝突的。

往往是兩個人因為如何保衛臨安在朝堂上起了爭執,然後下了朝堂之後,在驛館的門口兩個人見到之後相視而笑。

金人所在的驛館變為了另外一個朝堂。

往往是眾人上朝之後,直接走向了金人的驛館,然後在這裡開起了第二場的“朝會”。

秦檜的“病”好了,但是即使他的病好了,也沒有辦法阻止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他也想要結一個善緣,上樑不正下樑歪,他做不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他在朝廷上的權威可是眾人相“幫”的結果,他的力量不僅僅來自於自己的地位和官職,如果他做了忤逆眾人意思的事情,即使是他也會受到反噬。

整個臨安一股末日來臨的氣氛,但是在這之中有一個人卻看不下去了。

那個人就是秦檜一直防備著的普安郡王趙瑗。

趙瑗自稱兩浙兵馬元帥,同時上書朝廷,要求接手臨安的防禦。

趙瑗不顧朝廷的禁令,在臨安公開宣佈道:“敵國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堅決主張在臨安防守,在他的鼓動之下,一些太學生也積極請戰。

而且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訊息,說整個朝廷準備避敵於海上,一時之間,整個臨安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提出了懲戒秦檜這個“國賊”。

趙瑗親自到了臨安城外招募義兵和廂兵,同時他以兩浙兵馬元帥的名義要求秦檜向他提供糧草。

面對他的要求,秦檜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答應也不拒絕。趙瑗的提議直接將秦檜逼到了角落之中。

秦檜的想法很簡單,他一切都不知道,你趙瑗有本事自己弄來糧草就去弄,弄不來糧草那也不能怪他。

秦檜完全沒有想到趙瑗會這麼積極,畢竟現在提出兩浙兵馬元帥的事情不是一個好的時間節點,不管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不是,趙瑗做的事情反而是替朝廷穩住了臨安的民心。

同時趙瑗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將公開宣佈自己的子女和妻妾都不會離開臨安,和臨安共存亡。

不得不說趙瑗還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在他的努力之下,被秦檜搞得有些人心惶惶的臨安慢慢變的平靜了,因為似乎他們多了一根主心骨。

但是秦檜知道,這還不如沒有趙瑗的努力。有時候局面變好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果然,在這之後臨安城中突然傳出來風言風語,說其實陛下已經遇害了,大宋需要一個和陛下一樣英明神武的新皇帝,來帶領他們戰勝金人。